阮士怡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工作七十余年,曾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第二届“国医大师”,是中西医结合领域开拓者、现代中医医院的奠基者、现代中医药教育践行者。
《国医大师阮士怡集》通过记述阮士怡教授的从医经历,总结其学术思想及后辈在跟随阮士怡教授学习中的所思所悟,传承阮士怡教授的为医、为师、为人的理念及学术思想。全书分上、中、下篇。上篇以人物小传的形式回顾了阮士怡教授的从医、行医之路;中篇阐述阮士怡教授的学术思想及学术贡献,并选取阮士怡教授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与部分病案,原汁原味地展现阮士怡教授的学术思想;下篇是阮士怡教授门下一众学生所撰写的文章,或是对阮士怡教授的哀思,或是在跟随阮士怡教授学习时的思悟等。
张军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原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天津市名中医,天津市授衔“中医心血管内科专家”,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带头人之一。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天津市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师从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王永炎院士和张伯礼院士,是全国优秀教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阮士怡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重视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较深入地研究了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毒性心肌炎等,培养了一支团结精干的研究队伍,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提高了临床疗效。发表论文500余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学术论文(F5000)2篇。
《国医大师阮士怡集》:
自清末以来,西洋学堂在各地兴办,丰南县地处沿海,开风气之先,是兴西洋之学较早的地区。洋学堂开办的课程在当时很具前瞻性,有算学、格致(即理科,包含物理、化学、天文等学科)、文学、历史、地理等。20世纪30年代末,军阀割据混战,尤其是第二次直奉战争,造成华北地区社会动荡,给广大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阮士怡在如此艰难的时局之下完成了初小、高小学业,原本6年的小学生涯多次被战乱中断,逃难是停课的主要原因。每次战争,都出现大量伤兵、溃兵,这些兵员虽然打仗一塌糊涂,但欺负老百姓却嚣张得很,跑到老百姓家里,吃饱喝足再把值点儿钱的东西洗劫一空。遇到这种情况,阮士怡只能跟随大人到处躲避。沿途逃难的人群苦不堪言,饥饿、劳累、恐惧导致人们身体极度虚弱,疾病更是令人们绝望到无以复加,因为一旦患病便凶多吉少。很多人一路饱受病痛的折磨,也有很多人昏昏入睡后,再也没有醒来。年少的阮士怡在颠沛流离中,历尽世间苦楚艰辛。
战乱过后的学习生活显得弥足珍贵,学堂是一座废弃的荒庙,教具也极其简单,学生年龄参差不齐,但学习热情极高。阮士怡天性喜静,每天用心听课,从不调皮捣乱,作业写得格外认真,课本和作业本也都被保护得干净又完整。他对待先生、同学彬彬有礼,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经常受到先生褒奖。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阮士怡也学习卫生常识和礼仪,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断领悟为人处世之道。多年后,阮士怡回忆起小学生涯,谈到歌舞学习时,露出略微尴尬的笑意说道:“最不善于学习歌舞,以致长大后每每遇到歌舞类活动都想方设法躲避,引来了不少批评。”
1933年,阮士怡父亲辗转至苏州做药材生意。为了让阮士怡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将他送入江苏萃英中学(现苏州市第五中学)学习。新的学习环境与课程,激发了阮士怡更高的学习热情,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书籍,《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红与黑》《冰心全集》等经典作品让阮士怡认识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冰心全集》对阮士怡世界观的形成影响巨大。冰心先生的文字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近一个世纪来,中国动荡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令他深刻感受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阶级压迫蹂躏中国人民的惨景,以及英雄人民、爱国青年奋起反抗、英勇斗争的画面。1935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灾年,广大地区旱涝交乘,又加风、雹、虫、疫、地震等多种灾害,灾民达2059万人。遭此国难,天下大乱,阮士怡被迫辍学,回乡教书。
三、志雪国耻,弃工学医鹄追梦
1935年12月9日,爆发了著名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参与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阮士怡的哥哥阮士奇当时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学习,是参加学生运动的进步青年。不甘安逸的阮士怡渴望像哥哥那样投身热火朝天的学生运动,学习科学知识,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
1936年,哥哥阮士奇将阮士怡带到北京,进入北京志成中学(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开始高中阶段的学习。北京志成中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校,培养出宋平、王光英、王光美、邓稼先、王岐山等著名人士。两年的高中生活,阮士怡完整地学习了高中阶段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形成了学习科学、报效祖国的进步思想。
1938年,阮士怡参加北京数理化会考,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和北京辅仁大学社会经济系同时录取。当时社会上流行“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工业救国”思想,阮士怡选择了北京大学工学院。时值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时期,中国抗日战争如火如荼,兵荒马乱之际,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备受折磨。医疗公共设施极差,国人相对体弱多病,甚至被外国人讥为“东亚病夫”,阮士怡曾多次目睹日本浪人欺负中国百姓的情景。国人精神被奴役是主要方面,而体质差也是不争的事实。阮士怡反思:“国难之时没有强健体魄何以御外侮强敌!”在哥哥的支持下,他毅然放弃工学专业,立志转学医学。阮士怡遂退学回家备考,于1940年考取北京大学医学院,以图大展鸿鹄之志,除民众之病痛,强国人之体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