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是风物中国志系列之一。
历史上的顺义是北京北郊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华北平原上一个普通且典型的县域,新中国成立后,首都国际机场落户顺义,为其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在机场这个经济引擎的强力带动下,顺义在产业发展、良性城市化进程、承接北京核心区外溢的经济功能、人口甚至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上,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并大获成功。
本书系统梳理了顺义的历史与发展,着重从功能转型和未来规划的角度解读这个北京外围的重要功能中心,多方面展示顺义的文化传承与当代面貌,介绍顺义的旅行目的地和名优产品,是一本能让读者深入了解顺义的图文书籍。
顺义:大北京的卫星城
撰文/ 王京华
针对城市体量过大带来的一系列消极影响,规划学者们近百年前就开始探索种种医治的良方。其中,巴黎提出的卫星城体现了一种法国式的浪漫想象外围新城像卫星一样环绕着母星。然而并不是所有天体都能成为卫星,它们必须具备一定的质量和稳定性,才能与母星保持泾渭分明又相互作用的引力关系。理想的卫星城与中心城的关系正是如此:外围城市在母星的牵引下,同时拥有着服务能力和自行运转的力量,就像卫星的公转和自转一样。
卫星城的概念在推广和实践的过程中并不顺利,连巴黎自己也是教训多于经验。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卫星城在建设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产业结构,导致新城沦为功能单一的集中居住区失去了自转动力的卫星,注定只能坠落于母星之中,变成陨石。
作为北京都市功能外溢和迁移的承接者,紧邻城六区的几个平原区县各自拿出了大量乡村的土地空间与北京核心区相衔接,而在衔接方式上则各有不同。其中一种是单纯的居住区,高密度的居住单元逐渐呈圈层状向外铺开,沿着主要交通线次第排开的楼盘满足了无数人的北京梦,也把这些边缘集团与北京市区逐渐连成一片。然而,功能的过于单一和集中让这些区域难以实现城市功能和经济体系的独立运行,由于缺乏产业基础,居住在此的百万量级人口无法就近就业,只能拥挤在超高密度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潮汐式通勤。顺义则有所不同,每天清晨,地铁15 号线的车厢里虽也摩肩接踵,但并没有像其他地铁线那样从车内一直拥挤到站外在北京地铁常规限流车站名单中,从顺义进城的15 号线全线无站上榜,这说明住在顺义的远程通勤人口处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尺度范围内。
对中心城区的全方位依赖,导致的结果是北京所急迫需要的城市功能和人口的疏解不仅没有实现,反而赘生出了一个个城市病的大病灶。盖楼容易,从无到有地打造一座功能齐全的城很难,除了自身的条件,决定性的契机同样重要。或者再直白一点说:首都机场,是让顺义与众不同的重要原因。
温榆河在顺义与北京市区之间构成了一道结界状的软性隔离,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顺义被核心区巨型引力场的撕裂。由于地铁通车较晚,顺义始终没有建设集中面向市区上班族的特大型住宅区。与此同时,以机场为核心的航空企业与配套服务行业直接消化了近十万的从业人群,在机场的辐射带动下,物流、加工、会展、酒店等产业集群也以极大的胃口吸纳着大量的就业者。除此之外,顺义也还有不少不以机场为核心的传统制造业,比如北京汽车,同样是就业大户。如此众多的居民在顺义工作,在顺义生活和消费,上班为顺义提供服务,下班为顺义创造价值,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因而,顺义成功地避免了成为睡城的命运。
规模化工商业拥有自发造血的能力,不依赖中心城供给的脐带血,是顺义经济的一大特点,也是卫星城成功的关键。由于有国际航空枢纽的存在,顺义一方面吸收着全球的优质资本与技术,一方面通过货运航班把工业产品卖到世界各地,贸易空间的拓展让顺义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而不再仅仅围绕着中心城转。作为一个功能全面的经济体,顺义在北京这颗母星身旁,完全能够像卫星一样自行运转起来。
顺义更多的魅力在于,其经济和功能不仅具有独立性,而且其内外兼容,具有多元性。在机场的辐射圈外,大量的平旷土地上承载着从北京满溢出来的需求和梦想,扩展着北京人(当然也包括顺义人)对美好生活的想象空间。
普通百姓日常的酒肉之需,多赖顺义。北京市场超过半数的猪肉都来自顺义的鹏程食品公司,它的前身或许更为妈妈辈的人们所熟知顺义肉联厂,牛二(牛栏山二锅头)和普京(燕京普啤)更是堪称北京人酒桌上的常客。作为自古以来京郊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顺义的地方文化多与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如今,又有新的一批有识之士在顺义用自己的方式向本地传统致敬,他们在
农业上进行的新的开发正在丰富着对生活有更高追求的人群的餐桌,他们在文化产业上的新探索、新尝试也在吸引着一部分都市年轻人投身其中。
有别于城区的中产式郊区生活,在顺义同样被很多人营造得有声有色。租小院的时尚青年和住别墅的事业有成者,在这座巨型城市中或许不会有什么实际的交集,但他们对各自美好生活的打造和追求是相通的,挤在地铁里的上班族绝非不向往这样的生活,只是他们所居住的地方似乎不太具备这样的氛围。他们选择顺义落脚是有理由的,优良的自然环境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顺义与核心区内资本和文化创造力集中的地方相距不远不近,进宜业、退宜居,稍稍移步便又是通达全球上百个城市的国际机场,与世界为邻在这里并不只是一句口号。
顺义的真正风貌在这种多重维度的叠加中愈发变得妙趣横生,空间感十足。它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郊区,而更像一个在地理、文化、经济、社会方面十分完整的小城市,却又与中心城维系着多方位的紧密联系。抛开纯粹的理论术语,把顺义重新诠释为一座卫星之城,简直再恰当不过。
姚瑶(主编)
地道风物内容总监,主编《地道风物·帕米尔之心》《地道风物·银川》。历任《新京报》社、《北京青年报》社、《汉声》杂志社记者、编辑、内容总监等职务。
许君达(主编)
地理旅行作者,地道风物内容编辑,风物中国志系列主笔,参与制作《地道风物·黔东南》《地道风物·银川》《风物中国志·长泰》《风物中国志·同里》《风物中国志·龙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