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运行控制的追根溯源、运行控制的组织实施、运控风险的定义建模、管控系统的设计研发、运控风险的数值评估、短时预测以及演化分析, 系统性论述了该领域最新理论与技术, 并探索性的分析了未来趋势。希望借以笔者深耕运控领域十余年所得, 助推中国民航运行控制与风险管控工作的提升与进化。
王岩韬,中国民航大学教师、副教授,现为民航航务研究所执行主任,中国航空学会第一批航空科普专家、民航航务专家组成员,天津市与上海市等地科技在库专家等,长期从事航班运行风险相关研究。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省部级项目8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并实现成果转化。
前言
第1章 国内外运行控制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1 美国民航运行控制发源及发展历程
1.1.1 飞行签派溯源
1.1.2 空管与签派剥离
1.1.3 飞行签派职责确立
1.1.4 飞行签派/跟踪系统提出
1.1.5 运行控制体系建立
1.1.6 代表性运行控制中心
1.1.7 代表性运行控制系统
1.2 中国民航运行控制发源及历程
1.2.1 1949年前的探路摸索
1.2.2 1949年后的兴起发展
1.2.3 运行控制中心建设
1.2.4 飞行签派员执照管理
1.2.5 国际间的技术合作
1.2.6 代表性运行控制体系
1.2.7 运控自动化与智能化
第2章 运行控制组织与系统
2.1 运行控制组织设计
2.1.1 AOC体系设计
2.1.2 AOC流程设计
2.1.3 AOC工作模式
2.2 运行控制系统设计
2.2.1 系统设计需求
2.2.2 自主运控系统建设策略
2.3 风险管控体系设计
2.3.1 风险管控体系构成
2.3.2 风险管控体系建设要求
2.3.3 风险管控系统功能
第3章 运行控制风险评估技术
3.1 民航运行风险
3.1.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3.1.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3.1.3 运行控制风险的定义与特征
3.1.4 运行控制风险指标体系
3.2 运行控制风险耦合性分析
3.2.1 风险耦合概念的提出
3.2.2 风险耦合分类
3.2.3 N-K模型
3.2.4 耦合度模型
3.2.5 模型应用
3.2.6 结果分析
3.2.7 小结
3.3 耦合性风险量化计算
3.3.1 DEMATEL分析
3.3.2 DEMATEL-ANP混合权重
3.3.3 实例验证
3.3.4 小结
3.4 模糊矩阵风险评价法
3.4.1 模糊归属函数
3.4.2 多因素分析
3.4.3 风险评估体系
3.4.4 实证分析
3.4.5 小结
3.5 风险聚类评价方法
3.5.1 指标量化及评价分类
3.5.2 实例计算
3.5.3 航班特征分析
3.5.4 精度分析
3.5.5 小结
3.6 支持向量机评价方法
3.6.1 航班运行风险分析
3.6.2 使用粗糙集约简
3.6.3 SVM预测
3.6.4 小结
3.7 风险评估精度提升技术
3.7.1 模型过拟合处理
3.7.2 机器学习多算法协作
3.7.3 机器学习混合算法
第4章 运行控制风险预测技术
4.1 关键致险因素推断
4.1.1 事故树方法分析
4.1.2 贝叶斯网络分析与推断
4.1.3 实例验证
4.1.4 小结
4.2 单一航班风险的短时预测
4.2.1 动态贝叶斯网络
4.2.2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航班运行风险预测
4.2.3 实例分析
4.2.4 小结
4.3 多航班日运行风险的短期预测
4.3.1 ARMA和VAR十间序列
4.3.2 EEMD—ELM混沌预测
4.3.3 多变量混沌时间序列预测
第5章 运行控制风险网络分析
5.1 Spearman相关系数法的无向网络
5.1.1 网络构建
5.1.2 SIR模型改进与应用
5.1.3 小结
5.2 偏秩相关系数法的无向网络
5.2.1 网络构建
5.2.2 改进SEIR传播模型
5.2.3 关键点法网络控制
5.2.4 小结
5.3 有向带权值网络
5.3.1 有向网络节点选取
5.3.2 有向网络构建与参数计算
5.3.3 有向网络传播分析
5.3.4 有向网络控制分析
5.3.5 小结
5.4 节点控制与网络攻击
5.4.1 基于典型事件类型的网络构建
5.4.2 网络特性参数
5.4.3 动力学传播模型
5.4.4 节点控制下的传播分析
5.4.5 网络攻击下的传播分析
5.4.6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运控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