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整体化教学楼群优化设计策略研究》系统总结了整体化教学楼群的出现背景及特征,深入剖析其概念内涵,总结其发展十年历程的设计得失,结合所出现的现状问题,提出优化设计策略。具体包括整体化教学楼群的布局优化策略,尺度控制优化策略及其适宜的量化范围,K值优化策略及其适宜的量化范围以及基于使用者行为需求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普通高校整体化教学楼群优化设计策略研究》具有创新性,实用性。读者对象适合建筑师、规划师、建筑规划相关专业师生以及高校基建部门管理者,还可供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大学是人类社会精神文化荟萃与传播的场所,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标志。现代大学教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其模式是在神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也受其影响。早期的校园通常是围合的四方院,总体布局一般为中轴对称式,强调神圣、庄严。各个学院彼此封闭相对独立,学校与社会接触较少,以一种保守的态度对待社会发展。
我国的大学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产物,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大学的第一个建设高潮时期。该时期的校园规划深受西方校园规划新思想与新方法的影响,校园在总体布局上功能分区明确,教学区多围合成三合院或四合院,各学院自成体系。
20世纪50年代初,是新中国成立后大学建设的一个高潮时期,经过全国院系大调整后,由于受苏联高校体系的影响,我国形成了“苏联模式”的大学,这影响了此后近30年的中国大学校园布局模式。由于专业划分过细以及过分强调人才需求的计划性等,校园形成了固定模式,彼此大同小异,缺乏个性。该时期的校园追求布局严谨对称,建筑造型庄严雄伟,中轴线、主楼、大广场、周边式建筑等都成为常用的设计手法。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许多大学。进入90年代以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和教育产业化的要求下,大学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化,形成了高教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高潮。1999年大学开始大规模扩招,与此同时大学的实力不断加强,大学合并、新校区建设、老校区改扩建、兴建大学城等浪潮席卷全国。
伴随着大学发展的新趋势,大学教学用房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我国很多大学的教学楼都是20世纪60-80年代的建筑,许多高校的教学楼都采用了以系为单位的单体建筑组合方式。传统的教学楼往往功能单一、空间组织形式单调、过分强调空间满足教学的需求,而忽略了师生交往对空间的要求。旧有的教学楼已不能适应大学发展的新要求,随着科学发展呈现出整体化、密集化趋势,2000年前后一种可容纳更多专业,使各专业之间可以方便联系的,具有综合功能的教学空间——整体化教学楼群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
……
序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1.1.1 背景
1.1.2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的解释
1.3.1 高校教学楼的分类
1.3.2 相关概念的解释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我国高校教学建筑发展概述
2.1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2.1.1 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概述
2.1.2 高等教育结构及职能的变化
2.1.3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
2.2 高等教育发展对高校建设的影响
2.2.1 高校合并与扩招导致建设量剧增
2.2.2 教育产业化促进高校建设模式转变
2.3 大学教学建筑发展概述
2.3.1 欧美大学教学空间的发展概述
2.3.2 我国大学教学楼建筑的发展概述
2.4 小结
3 整体化教学楼群的出现及其现状概况
3.1 影响高校教学楼建设的主要因素
3.1.1 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3.1.2 大学生需求变化的影响
3.1.3 高校校园规划思想变化的影响
3.1.4 高等教育投资与建设的影响
3.2 整体化教学楼群的出现
3.2.1 出现的背景
3.2.2 整体化教学楼群的特点
3.3 高校整体化教学楼的现状分析
3.3.1 建设概况
3.3.2 呈现出的特征
3.3.3 出现的问题
3.4 小结
4 整体化教学楼群的概念解析及建构研究
4.1 整体化教学楼群的概念内涵解析
4.1.1 概念内涵之一——“群”
4.1.2 概念内涵之二——“整体化”
4.2 整体化教学楼群的构成
4.2.1 功能要素构成
4.2.2 结构特性
4.2.3 构成要素组合方式
4.3 整体化教学楼群的建筑组群布局形态
4.3.1 线型布局
4.3.2 组团型布局
4.3.3 网格型布局
4.3.4 点状布局
4.3.5 巨构式布局
4.3.6 类型总结
4.4 整体化教学楼群建构模式研究
4.4.1 影响建构模式的主要因素
4.4.2 我国高校整体化教学楼群的构成内容及模式现状
4.4.3 整体化教学楼群的建构
4.5 小结
5 整体化教学楼群尺度控制研究
5.1 影响整体化教学楼群空间尺度的因素
5.1.1 “92指标”与我国校园建设规模控制
5.1.2 校园用地规模对建筑尺度的影响
5.1.3 大学生行为与校园空间尺度
5.1.4 气候因素
5.2 整体化教学楼群空间尺度控制要素及其现状特征
5.2.1 空间尺度控制要素
5.2.2 整体化教学楼群空间尺度现状特征
5.2.3 部分高校整体化教学楼群尺寸数据总结
5.3 整体化教学楼群空间尺度实例调研
5.3.1 调研的内容与方法
5.3.2 广度调研实例分析
5.3.3 深度调研实例分析
5.4 整体化教学楼群尺度控制方法研究
5.4.1 整体化教学楼群与宿舍区空间距离控制方法
5.4.2 整体化教学楼群建筑型体尺度控制方法
6 整体化教学楼群使用面积系数(K值)研究
7 基于使用者行为需求的整体化教学楼群空间设计研究
8 整体化教学楼群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9 整体化教学楼群设计实例
10 结论
附录A 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