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电子对抗的基本原理、技术、系统及应用,以雷达对抗为主线,内容涵盖通信对抗、光电对抗的侦察干扰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对抗的历史、概念和发展,电子侦察信号截获、检测原理和测频接收机技术,无源测向和辐射源定位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及电子侦察系统,电子干扰原理和技术,电子干扰系统,隐身与反辐射武器硬摧毁技术,电子防护技术等。提供配套电子课件和习题参考答案。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电子、计算机、自控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学习、参考。
周一宇,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电子学会电子对抗分会委员,宇航学会电磁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电子信息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国防科大学报、电子对抗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综合电子战系统与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论证并实施了学院“985”和“211三期”综合电子战方向的实验室的建设,近年来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篇,2009年获全军育才金奖,2008负责的综合电子信息战系列课程建设获学校系列课程教学优秀二等奖;先后获得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目 录
第1章 电子对抗概述 1
1.1 电子对抗的发展历史 1
1.2 电子对抗的概念 3
1.2.1 电子对抗的含义 3
1.2.2 电子对抗的基本内容 4
1.2.3 电子对抗相关的作战概念 5
1.3 电子对抗的作用对象 8
1.3.1 雷达 9
1.3.2 通信 11
1.3.3 精确制导 12
1.4 电磁频谱 14
1.5 电子对抗的作战应用 15
习题一 17
第2章 信号截获与频率测量技术 18
2.1 信号截获与侦察距离 18
2.1.1 电磁信号环境 18
2.1.2 截获概率 19
2.1.3 侦察接收机的特性 22
2.1.4 侦察方程与作用距离 24
2.2 测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 27
2.2.1 检测与测频概述 27
2.2.2 信号检测 30
2.2.3 接收机灵敏度 38
2.3 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 42
2.3.1 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的构成
及工作原理 43
2.3.2 宽带超外差接收机 44
2.4 瞬时测频接收机 45
2.4.1 工作原理 45
2.4.2 鉴频鉴相特性和测频范围 46
2.4.3 极性量化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47
2.4.4 频率分辨率和测频精度 49
2.4.5 多相关器的IFM接收机 49
2.4.6 同时信号问题 50
2.5 信道化接收机 50
2.5.1 晶体视频接收机 50
2.5.2 信道化接收机工作原理 51
2.6 数字接收机 55
2.6.1 数字接收机工作原理 55
2.6.2 信号数字化 57
2.6.3 基于DFT的数字信道化 60
2.6.4 信号参数测量编码 66
2.6.5 基于多相滤波器的数字信道化 68
2.6.6 组件设计与实例 70
习题二 72
第3章 测向与定位技术 74
3.1 测向技术概述 74
3.1.1 测向的概念和意义 74
3.1.2 测向技术的分类和指标 74
3.2 比幅单脉冲测向技术 76
3.2.1 相邻比幅单脉冲测向原理 76
3.2.2 全向比幅单脉冲系统 77
3.2.3 测向误差分析 78
3.2.4 特点及应用 78
3.3 干涉仪测向技术 79
3.3.1 干涉仪的基本原理 79
3.3.2 测角模糊问题 80
3.3.3 测向精度分析 80
3.3.4 多基线干涉仪 81
3.3.5 虚拟基线干涉仪 81
3.3.6 二维干涉仪 82
3.4 其他测向技术 83
3.4.1 环形天线测向法 83
3.4.2 多普勒测向技术 84
3.4.3 多波束测向 85
3.4.4 线性相位多模圆阵测向 87
3.4.5 空间谱估计测向 89
3.5 对辐射源的定位技术 90
3.5.1 无源定位技术概述 90
3.5.2 测向交叉定位技术 90
3.5.3 时差定位技术 95
3.5.4 其他多站定位技术 99
3.5.5 单站无源定位技术 100
习题三 103
第4章 信号处理与电子侦察系统 104
4.1 信号处理概述 104
4.1.1 信号处理的任务 104
4.1.2 信号处理的技术要求 104
4.2 脉冲时域参数测量 106
4.2.1 脉冲幅度测量 106
4.2.2 脉冲到达时间测量 107
4.2.3 脉冲宽度测量 109
4.3 雷达信号分选 109
4.3.1 雷达脉冲描述字 109
4.3.2 分选参数的选择 110
4.3.3 多参数联合分选 111
4.3.4 脉冲重频分选 111
4.3.5 信号分选过程 115
4.4 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分析 116
4.4.1 脉内调制类型 116
4.4.2 脉内调制分析方法 117
4.5 雷达辐射源识别 120
4.5.1 概述 120
4.5.2 辐射源类别统计识别 121
4.5.3 辐射源个体识别 124
4.6 通信信号分析与识别 126
4.6.1 概述 126
4.6.2 通信信号参数测量 127
4.6.3 调制识别 131
4.6.4 跳频通信信号截获及网台分选 134
4.7 电子对抗侦察系统 136
4.7.1 电子对抗侦察的特点 136
4.7.2 电子对抗侦察系统类型 136
4.7.3 电子对抗侦察装备 137
习题四 139
第5章 电子干扰原理与技术 140
5.1 电子干扰概述 140
5.1.1 电子干扰的分类 140
5.1.2 电子干扰的有效性 142
5.2 干扰方程 143
5.2.1 雷达干扰方程与有效干扰区 143
5.2.2 通信干扰方程与有效干扰区 149
5.3 雷达压制干扰 154
5.3.1 最佳压制干扰波形 154
5.3.2 直接射频噪声干扰 155
5.3.3 噪声调频干扰 156
5.3.4 噪声调相干扰 158
5.3.5 密集假目标干扰 159
5.4 雷达欺骗干扰 159
5.4.1 距离欺骗干扰 160
5.4.2 速度欺骗干扰 162
5.4.3 角度欺骗干扰 166
5.4.4 对搜索雷达的航迹欺骗干扰 176
5.5 投掷式干扰物和诱饵系统 177
5.5.1 箔条 177
5.5.2 诱饵 180
5.5.3 诱饵的战术应用 182
5.6 通信干扰技术 183
5.6.1 概述 183
5.6.2 通信干扰样式 184
5.6.3 对模拟通信的干扰 187
5.6.4 对数字通信的干扰 189
5.6.5 对跳频通信的干扰 190
5.6.6 对直扩通信的干扰 194
5.7 卫星导航干扰技术 195
5.7.1 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GPS信号 196
5.7.2 对卫星导航的欺骗式干扰 197
5.7.3 对卫星导航接收机的
压制式干扰 198
5.7.4 GPS干扰技术的发展 199
5.8 光电干扰技术 199
5.8.1 红外制导武器 200
5.8.2 红外诱饵 202
5.8.3 红外干扰机 204
5.8.4 激光有源干扰 206
5.8.5 烟幕干扰 208
5.8.6 光电侦察告警技术 208
习题五 212
第6章 电子干扰系统 214
6.1 射频有源电子干扰系统 214
6.1.1 射频有源电子干扰系统的组成和
工作原理 214
6.1.2 雷达干扰系统的工作方式 215
6.1.3 干扰系统收发隔离与监视方式 218
6.1.4 功率管理 219
6.1.5 干扰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220
6.2 干扰源技术 221
6.2.1 快速调谐压控振荡器 221
6.2.2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 221
6.2.3 数字射频存储器 223
6.3 发射机技术 226
6.3.1 功率放大器 226
6.3.2 阵列发射机 226
6.4 电子干扰系统体系结构与作战应用 231
6.4.1 平台上/平台外体系结构 231
6.4.2 电子干扰系统的作战应用 232
6.5 典型的电子干扰系统 235
6.5.1 机载电子干扰吊舱 235
6.5.2 舰载电子对抗系统 236
6.5.3 投掷式干扰系统 237
6.5.4 分布式干扰系统 238
6.5.5 小型空中发射诱饵 239
习题六 240
第7章 隐身与硬摧毁 241
7.1 隐身技术 241
7.1.1 射频隐身 241
7.1.2 红外隐身 243
7.2 反辐射武器 246
7.2.1 反辐射武器的分类 246
7.2.2 反辐射导弹系统的组成和
工作原理 247
7.2.3 反辐射导弹的战斗使用方式 249
7.3 定向能武器 251
7.3.1 高能激光武器 251
7.3.2 高功率微波武器 252
7.3.3 粒子束武器 254
习题七 255
第8章 电子防护技术 256
8.1 反侦察技术 256
8.1.1 截获因子与低截获概率雷达 256
8.1.2 低截获概率技术措施 258
8.2 抗干扰技术 260
8.2.1 空间选择抗干扰技术 260
8.2.2 频率选择抗干扰技术 263
8.2.3 功率选择抗干扰技术 265
8.2.4 信号波形选择抗干扰技术 266
8.2.5 极化选择抗干扰技术 266
8.2.6 抗干扰电路技术 267
8.3 抗摧毁技术 269
8.3.1 抗反辐射导弹的有源诱偏原理 269
8.3.2 有源诱偏的技术实现问题 271
8.4 电磁加固技术 272
8.4.1 “前门”加固技术 272
8.4.2 “后门”加固技术 272
8.5 通信电子防护技术 274
8.5.1 扩谱通信技术 275
8.5.2 自适应天线技术 279
8.5.3 其他技术 281
习题八 281
参考文献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