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许刚先生新作《先秦孝文化史》即将由凤凰出版社刊行,邀我作序。我三十年前在台湾出版过一本研究孝道的著作,也由此得以结识许刚先生,多有学术往还,今承蒙看重,不能推辞,乃勉为之序。
《论语·学而》载有子曰: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是由孝生发和推衍出来的,所以孝是儒家学说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是奠定儒家思想的基石。中国文化以孝为根本,宗法社会以孝为基础,可见孝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孝文化研究得越精深,对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就会理解得越深透。许刚先生发愿要写出一部《中华孝文化史》,而本书就是其中的册,我看不仅其志可嘉,只这个选题本身即折射出作者深邃的历史眼光、强烈的文化自觉和过人的学术担当。
仔细阅读书稿,感到有几个值得称道的特点,在此有必要向读者朋友分享一下。
,符合史的体例,孝文化被成功地描述为一个历史的过程。我在三十年前曾给孝道下过一个定义: 所谓孝,就是伴随人类自身再生产而自然产生的亲亲之情,在文明社会中,它是表现纵向血缘关系中晚辈对长辈的行为规范的观念体系的总和。如此说来,从历史和哲学上看,孝属于道德范畴的社会意识形态,而并非一种物质形态的存在。那么孝作为一种非物质的文化现象,它当然也有自己生成、发展、演化的历史。本书试图断代地呈现中国孝文化个历史阶段先秦时期的基本情况,即还原出先秦时期中国孝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从全书看,这一目的是达到了。作者从原始社会孝文化的产生讲起,而以五帝时期的尧舜时代为代表,进而勾勒出夏商周三代对氏族社会传统孝文化的继承和不断扬弃不断发展的历史印迹,是完全符合历史真实的。先秦孝文化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春秋末开始的百家争鸣时代,从儒墨道法各家的孝道学说一直到《孝经》的成书,作者对本期孝文化繁荣的历史进程把握得也很到位。
第二,文献引证丰富而严谨,彰显本书是一本学术专著而非通俗读物。研究先秦孝文化史(包括古史的传说时代)所凭借的文献资料,当然以儒家六经为主,这里胪列繁富,且分析到位,有力地佐证了全书的观点。当然,读者也许会觉得一些具体的孝文化史实描述得还不够生动和明确,这是由于资料的匮乏,孔子就曾经感慨夏商时代的典章制度说不清,是由于文献不足故也。上古时代的中国文明只留下了苍茫而模糊的背影,三皇时代不用说了,对五帝及夏商时代的勾勒和描述也只能是粗线条的。尽管如此,在没有发现新史料的前提下,本书在一些问题的研究上还是有了一定的突破,这应该是得益于作者对传世文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三,列专章论述孝文化背景下女性的地位和命运,为全书增色不少。当时男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这没有疑问。这个问题看似平常,实际关系重大,男尊女卑、夫尊妻卑并非简单的性别歧视,而是反映着父权制下本质的东西。将孝道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来考察,父权制无疑是其的基础,当政者提倡孝道的目的,就是维护父子相承的宗法血亲制度。作者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刘向的《列女传》,由于涉及具体人物,更能表达真实性并增加可读性。从理论上讲,本章前面引的《左传》和《穀梁传》更可说明问题,三礼中记载有关婚礼的典仪和阐释尤其重要,读者可参看本书第二章第四节宗法礼制。
第四,文风俗而不庸,读来引人入胜。作者在导论中为本书的定位,是追求史学的真实性、哲学的思辨性和文学的可读性。能将严肃的学问用轻松而不乏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融汇古今的同时又能接地气,比板着面孔做学问强。
后一点我个人非常赞同和推崇的是,这一套《中华孝文化史》的研究和写作,是作者的自选课题,并没有申报国家或jiaoyu部重大项目基金之类。目前学术界的风气,是拼命组队申报大项目,钻心磨眼地争取大量研究经费,以求名利双收之效。我看,学术虽为天下公器,更是一种个体行为,大团队集体攻关,后的成果也许洋洋大观,可惜多无实际价值,徒增笑柄耳。许刚先生学养深厚,年轻有为,尤其能耐寂寞,不赶潮流,实为难得。相信会将这部书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超越自己。盼望早日读到全套《中华孝文化史》。
康学伟
2022年11月序于长春净月潭书屋
目录
导论:先秦·孝·文化·史
章舜帝:一出场就登峰造极的完美孝子
节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时期的
孝文化
第二节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五帝时期的孝文化
第三节文献材料中的舜帝:从早的《尚书》克谐以孝四字,到后来史书的绘声绘色
第四节自圆其说:《孟子》中关于舜帝孝道的师生问答
第二章夏商周三代: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的孝文化图像
节日常生活
第二节尊老养老
第三节丧葬祭祀
一、 丧葬
二、 祭祀
第四节宗法礼制
第五节《诗经》中的千古孝诗第三章父子·君臣:亲情恩仇和忠孝矛盾
节太子伋兄弟的替死
第二节忠孝难两全的太子申生
第三节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的伍子胥
第四节养母之恩,义薄云天的灵辄、北郭骚、
聂政
第四章妇事舅姑,如事父母:刘向《列女传》为代表的女性
孝道守则
第五章儒家四子的孝道学说
节孔子
一、 《论语·学而》:行孝为仁
二、 《论语·为政》:因材施教的四子问孝与道之以德的孝亦为政
三、 三年之丧
第二节曾子
第三节孟子
第四节荀子
第六章诸子百家的孝道争鸣
节墨家
一、 兼爱: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二、 孝,利亲也的物质功利与节葬,不失死生之利者的三日之丧
第二节法家
第三节道家
第四节《管子》与《晏子春秋》、《吕氏春秋》
第七章《孝经》:先秦孝文化的体系构建
节《孝经》作者考论
第二节《孝经》内容概论
余论:先秦孝文化史的总结判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