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结合运输经济特色的, 具有公益性、外部性、时空特征等的著作, 不仅扩展了经济学理论, 而且对一般经济学也有运输经济学的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被加拿大、美国等院校采用。本书涵盖了运输经济学的概念, 具有全球视野。本书意在对运输模式的个别处理。虽然有时有必要对特定模式进行处理, 但我们本书的目的是介绍现代经济理论的应用, 以了解运输服务的提供。
经济理论概述如何帮助理解运输活动?本书将提出一些问题,以促使读者研究各章中的材料。读者在通读全书并对材料进行思考后,应该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回答由此产生的任何其他疑问。
一、什么是运输?
运输是一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活动。每一个可能在零售店售卖的商品都需要运输才能到达。即使该商品是在其生产地购买的,也可能需要运输,以获得生产该商品所需的投入。经济中的生产和贸易均依赖于运输。换句话说,从最小的城镇到最大的国家,其经济表现都是运输活动的一个功能。一个人生活质量的另一个体现——休闲活动也是如此。从明确的旅行和旅游到简单的事情,如周日开车或在人行道上漫步,这些度过自由时间的方式都是一种交通形式。
任何需要从一个明确的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人或事物都依赖于交通,这便给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挑战。交通是一种物理活动,经济学家必须用理论进行分析;也就是说,“现实”要通过“概念”来解释。经济理论已经完善了数百年,其最初的诸多突破涉及国际贸易、农产品的定价等,这两者都取决于交通方面。那么,挑战在哪里?在于它来自一个事实,即交通作为一种活动,很容易看到,但不容易定义。
交通可以以零货币成本和纯粹的享受来进行。例如,在附近散步,浏览商店的橱窗,骑自行车穿过公园,等等。当然,这种享受是可以购买的,例如,乘坐公共汽车游览城市景点,乘坐火车穿越乡村,乘坐海洋游轮等。因此,交通可以是一种最终产品。另外,它也可以是一种投入或生产要素。日常开车上班所行驶的公路和桥梁是免费的(当然,除非收费)。商务旅行者可以直接从一个城市飞往另一个城市,也可以在两者之间的任何一个城市停留。货物可能会被批量转移到商店货架上,或根据需要进行转移。长途货运可能通过相对缓慢铁路运输,或通过相对快速航空货运。经济理论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正确定义和分析特定形式的运输活动;也就是说,运输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生产活动。运输依赖于时间、空间和产品形式。大多数经济模型关注的是所发生的交易,而不关心时间;也就是说,人们或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处理方式往往被忽视。但正是在这个运输阶段发生的事情,或者说希望发生的事情,可能决定了交易是否会发生。就空间而言,必须注意,地球表面的地形并不平直。例如,山脉和河流干扰了用直线连接公路的设想,气流影响飞行路线,冰层的堆积影响到海路和运河的使用。因此,出于对时间和空间的考虑,位置问题出现了。一个公司应该把它的生产放在靠近客户的地方还是靠近它的投入来源(如矿山、森林、农场等),还是在两者之间?产品形式将影响这一决定。对于某些产品来说,运输可能过于缓慢或粗糙,这可能增加了易腐烂产品的加工或拆卸。另外,运输工具可能需要改装,如制冷,以延长产品的寿命,使可销售的商品能够到达市场。经济理论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帮助确定参数;也就是说,要了解市场的地理和人口布局。
运输是一种促进贸易的服务。如果同意在两地之间进行货物交换,就必须移动货物。没有运输服务,出口和进口就无法存在。例如,我们暂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商品上,如果它在另一个地方更有价值,那么就有动力把它转移到那里。当然,如果运输成本高于该商品在其他地方的额外价值评估,那么它就不会被转移。反过来说,运输服务可以被看作是贸易的障碍,因为它是为了进行贸易而必须承担的交易成本。举个例子:一家公司,如果它的客户希望它生产的货物被送到家中,它就需要当地的运输服务。该公司可以购买一支卡车车队用作专门使用,也可以与一家出租的卡车公司签订合同来运输货物。经济理论面临的挑战是要注意:运输虽然是生产过程的一部分,但却是一种服务,可以由企业自己承担,也可以外包给另一家企业。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承包给第三方,运输服务都会对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运输活动既依赖于私营部门,也依赖于公共部门。城市街道和人行横道是由政府提供的,并通过税收进行融资。政府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建设高速公路,让所有的纳税人出资;相反,政府也可以收取通行费,这样只有实际使用者才会为公路提供资金。当然,高速公路的私人供应商也希望能够收取通行费。
李红昌,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铁道网特约评论员,《铁道经济研究》特约审稿人,中国国际咨询工程公司专家库成员,Coleman咨询公司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对外联络合作处副处长(2008-2009)。参加或主持各级项目50余项,主要著作有《铁路管制的契约分析》,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指导研究生20余名。
第一章 运输物流与技术
第一节 通信和技术变革
第二节 技术变化
第三节 地理位置
第四节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第五节 供应链中的技术变革经济学
第二章 运输需求
第一节 运输需求要素
第二节 货运与客运对运输的需求
第三节 运输派生需求弹性
第三章 贸易和运输成本
第一节 运输在贸易中的作用:零运输成本案例
第二节 以实际运输成本进行贸易
专题一:专业化生产与分工
第四章 可变比例定律与规模经济
第一节 直接成本
第二节 规模经济
第五章 成本经济和可追溯性
第一节 经济成本
第二节 距离和重量
第三节 成本关系:联合成本、共同成本和固定成本
第六章 供给模型的特征
第一节 供给模型的特征
第二节 运输模式的比较
第七章 交通运输市场与竞争
第一节 完全竞争的配置效率与生产效率
第二节 完全竞争
第三节 垄断
第八章 外部性、公共供给与边际成本定价
第一节 社会成本与效益
第二节 公共供给
第三节 边际和平均成本定价
第九章 交通运输的时空定价
第一节 前程与回程定价
第二节 高峰负荷定价
专题二:加权需求曲线
第十章 运输产品定价
第一节 交通拥堵成本定价
第二节 价格歧视
第三节 收益管理
专题三:价格歧视
第十一章 运输、投资与广义成本
第一节 成本效益分析(CBA)和基础设施投资
第二节 联合运输的竞争
第十二章 位置及土地安置
第一节 场地租金
第二节 工业区位
第三节 门户、枢纽和贸易走廊
第十三章 运输和政府政策
第一节 管制和放松管制
第二节 税收和补贴
第三节 经济发展问题
第十四章 执法和合规
第一节 罚款的作用
第二节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附录:词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