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欧美文学跨学科视野”“英国旅行文学研究”“斯拉夫文论的中国之旅”“文学史的对话”“莎剧经典的中国重生”“西方目光下的俄罗斯文化”“中日俄文学关系”等七个方面, 应用跨媒介批评、文学伦理学批评、空间叙事、后殖民批评、文化批评、影响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 对外国文学前沿问题展开研究。内容涉及但丁、莎士比亚、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等经典作家作品的跨学科审视和新的阐释、巴赫金文论的核心话语、东西方文学关系等命题, 体现了对外国文学前沿问题的热切关注。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前沿 性学术问题涉及诸多方面, 随着时间的更替和学术语境 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更新。 然而,作为外国文学学科研 究的中国学者,为建构自己 的学术家园,无论面对什么 样的前沿问题,世界文学意 识是必须尊崇和巩固的一个 重要的学术根基。 一 外国文学研究,尤其是 国别文学研究,需要世界文 学的整体意识。培养世界文 学的整体意识,对于很多文 学现象都可以做出更加全面 的认知。因为各种文学流派 和文学思潮之间,不同时代 、不同民族的作家之间,以 及国别的主题和创作方法之 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文学 研究,既要从宏观的视角整 体把握,又要从微观的方面 进行比较和分析。 强调世界文学意识的培 养,有助于我们不再孤立地 看待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 学,而是将此看成一种重要 的文学现象。尤其是有助于 我们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和 平行研究的视角来审视文学 经典以及相应作家的文学创 作。 譬如,对于19世纪的英 国作家哈代的创作,我们从 世界文学的整体视野进行观 照,便可发现,他的重要作 品与同时代的俄国作家托尔 斯泰的重要作品有着独特的 血性关联。仅从内容和作品 结构方面考察,我们就可以 看出在这两位不同民族的伟 大作家之间所存在的共性。 以长篇小说《安娜·卡列 尼娜》和《苔丝》为例。这 两部作品是同时代的作品, 先后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 和80年代初,两者之间不存 在影响和被影响的关系。但 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作品 框架结构等许多方面,我们 都可以看出这两位作家的内 在关联。 在人物塑造方面,哈代 笔下的女主人公苔丝和托尔 斯泰笔下的安娜都是传统道 德原则以及宗教法律等社会 原则的勇敢的叛逆者,同时 ,也都是两位作家所竭力描 述的各自民族中和作者心目 中理想的充满激情和愤恨的 优美的女性形象。在哈代的 理想世界中,苔丝是美的象 征和爱的化身,更有坚强的 意志和叛逆的精神,同时也 有威塞克斯人的正直忠实和 自然纯朴。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同 样是一位被极力美化的形象 ,她被视为俄罗斯民族文学 中**美迷人的女性艺术形 象之一。如同苔丝,她不仅 天生丽质、光彩夺人,而且 显得极为纯真、自然,并且 有着一个深邃复杂的、充满 激情和诗意的内心世界。 尽管都是优美迷人的艺 术形象,有着高尚的品质, 但与此同时,这两个人物形 象也都存在着宿命论思想和 一定程度的悲观情绪。尤其 是对待爱情方面,尽管她们 有着不同的家庭出身,但她 们也都是爱情至上者,把爱 情看得高于一切,甘心做克 莱尔或沃伦斯基的爱的奴隶 ,甚至以死相报,这些都是 有着同样局限性的。 在结构方面,其中一个 显著的特征是:两部作品都 是以一个女性和两个男性的 关系为主要框架的。而且在 这一框架中,女性是作为轴 心的,两个男性都是在不同 的方面起着烘托和完善这一 女性形象的作用。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 ,安娜所遭受的肉体和精神 的迫害主要是通过卡列宁和 沃伦斯基来体现的,安娜身 上所具有的火热的爱和强烈 的恨也是通过这两个人物来 实现的。卡列宁形象的作用 ,体现在烘托安娜的对虚伪 家庭和传统道德原则的反感 和叛逆,而沃伦斯基的形象 则烘托了安娜爱与激情的一 面。同样,在哈代的《苔丝 》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是 这样体现的。哈代通过克莱 尔的形象,来展现女主人公 苔丝的火热的爱,又通过亚 雷克的形象,来展现她强烈 的恨,所以,两个男主人公 以不同的方式完善了苔丝的 形象。克莱尔和亚雷克都以 各自不同的方式,在苔丝性 格典型化的过程中,在苔丝 奇异的优美的特性和诗化特 征的认知中,发生着重要的 作用。 除了各自以女主人公命 名并且表现女主人公命运和 叛逆的长篇小说《安娜·卡 列尼娜》和《苔丝》,哈代 和托尔斯泰之间另一个值得 关注的“血性联系”则是《列 王》与《战争与和平》了。 如同托尔斯泰的《战争 与和平》,《列王》所叙述 的剧情也是《战争与和平》 所关注的发生在1805年至 1815年的历史事件。尽管 这两部题材相近的作品出版 年代有一定的距离,相差30 多年,但是,有证据表明, 哈代几乎是在托尔斯泰《战 争与和平》创作的同时期开 始构思《列王》的,但是由 于这是史诗剧的形式,篇幅 巨大,直到20世纪初才完成 和出版。如同《战争与和平 》,《列王》在战争与和平 相互交替、宏观与微观相互 结合的框架之下,写进了许 许多多的思想观点,可以说 ,《列王》是哈代哲学思想 的集中体现。 哈代所选择的题材尽管 与《战争与和平》相近,但 是,像托尔斯泰那样现实主 义地表现战争的本来面目以 及宏观再现当时的现实生活 并非哈代的本意,哈代所要 表现的是他一贯关注的具有 积极意义的悲观主义思想内 涵以及他的“进化向善论”的 思想体系。 二 有了世界文学意识,我 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学 与世界文学之间的关系。
吴笛:文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副会长、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国际A&HCI期刊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副主编等职。主持“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一般项目等多种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已经出版《英国玄学派诗歌研究》、《哈代新论》等10多部学术专著、《苔丝》、《雪莱抒情诗全集》等30多部文学译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外国名诗鉴赏辞典》等60多部外国文学类编著。
前言
第一部分 欧美文学跨学科视野
论《红字》中神性因子与人性因子的伦理冲突
普希金《别尔金小说集》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审视
论布尔加科夫“魔幻三部曲”中的科技伦理与科学选择
论但丁《神曲》的跨媒体传播及其变异
“绿色探索”语境下的生态批评
第二部分 英国旅行文学研究
英国旅行文学与现代“情感结构”的形成
英国旅行文学与小说话语的形成
旅行文学、乌托邦叙事与空间表征
《暴风雨》:荒岛时空体的文化叙事功能
第三部分 现代斯拉夫文论的中国之旅
巴赫金文论核心话语的中国之旅:回望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