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文收录或节选了德国汉学研究历程中颇具代表的三位学者(高珮儒、卫礼贤和鲁道夫·冯·戈特沙尔)关于中国戏曲研究的文章,较为系统而全面地展现了中国戏曲在德语文化界的接受和阐释状况的演变,这有助于为中国的汉学研究者提供集中而丰富的参考资料,对推进中国的汉学研究及中国戏曲的海外传播进程有着一定的意义。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古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中国戏曲虽然成熟得较晚,却厚积薄发,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诞生之初至今也始终为中国人民喜爱。戏曲艺术凝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与道德理想,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灵魂深处,其影响遍布海内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构想,中国戏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蕴与审美的重要媒介。中国戏曲的海外传播,在坚定文化自信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书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双一流建设重大标志性项目中国戏曲海外传播:文献、翻译、研究(项目编号:2020SYLZDXM036)的研究成果。
译者简介
葛程迁,现为德国慕尼黑大学戏剧系博士研究生,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生,精通德语,研究方向为戏剧美学、戏曲跨文化研究,本科、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德文系,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歌德全集》的翻译。
◆主编简介
梁燕,1963年生于北京,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国际中国文化研究》主编。长期从事中国京剧史论、北京民俗、中国戏曲海外传播的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参与国家及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出版《齐如山剧学研究》《齐如山文集》(11卷)《梅兰芳与京剧在海外》等论著、编著十余种。曾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曾任首届教育BU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为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常务理事、北京市学校传统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等。
目录
齐如山(18751962):中国戏曲实践的研究与
系统化(高珮儒)/001
前言 / 001
引言 / 003
第一章 齐如山和他的时代 / 005
一、齐如山生平 / 005
二、齐如山所处时代背景 / 008
三、齐如山对传统的态度 / 009
四、齐如山的政治观点 / 012
五、齐如山的著作 / 013
六、齐如山的戏剧研究方法 / 014
第二章 中国戏曲的起源与演变 / 019
一、中国戏曲术语的概念阐释 / 019
二、中国戏曲形式的发展 / 022
三、齐如山谈中国戏曲史的重要资料 / 023
四、中国戏曲发展所受影响及其来源 / 033
第三章 编剧原则 / 036
一、有声必歌 / 037
二、无动不舞(每个动作都须具备舞蹈特征) / 046
中国戏曲的德语阐释 002
三、背供,同场的背供 / 053
四、古代舞 / 054
五、武戏 / 055
六、成片段的舞 / 056
七、不许真器物上台 / 058
第四章 与梅兰芳的合作齐如山戏曲理论的实践 / 075
一、探问中国戏曲导演的意义 / 075
二、演员在中国社会里的角色 / 077
三、齐如山与梅兰芳的艺术合作 / 081
四、齐如山与梅兰芳的个人交往 / 098
第五章 齐如山戏曲研究成果的影响与价值 / 104
一、对中国戏曲学及戏曲发展的影响 / 104
二、西方戏剧研究对齐如山理论的接受 / 112
三、未来戏剧学发展视角下的齐如山研究 / 113
附录 / 116
论中国戏剧基于对克拉朋德《灰阑记》的观察
(卫礼贤)/121
中国人的戏曲演出与剧本(节选)(鲁道夫·冯·戈特沙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