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古今之变”立论,取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之意思。本书梳理了自西周以来中国古代思想的流变,尤其是以孔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各个时期的重要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位:天人合一的本义;以民为本位而非以神、君为本位;礼和礼制精神;周公的政治思想;孔子;墨子;老子;商鞅;孟子;庄子;董仲舒新儒学等。
蔡晓,1964年6月生,浙江兰溪人,长期在中央国家机关从事政策理论研究,曾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等,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著有《中国道统论》等。
第一章 中国思想的起源
一 以人为本位:天人合一的本义 002
二 以民为本位而非以神、君为本位 005
三 礼和礼制精神 007
四 周公的政治思想 009
第二章 儒墨道的创立者
一 孔子 016
二 墨子 030
三 老子 046
第三章 儒道法中的诸子学说
一 商鞅 060
二 孟子 070
三 庄子 089
四 韩非 101
第四章 新儒学和玄学
一 董仲舒新儒学 110
二 魏晋玄学 132
第五章 佛教和道教
一 中国化的佛学 144
二 道教的发生发展 151
第六章 古代中国思想的高峰——道学
一 道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68
二 道学的发端和初步形成 171
三 朱熹的理学 186
四 王守仁的心学 195
第七章 晚明思想遗产
一 顾炎武 214
二 王夫之 220
三 黄宗羲 226
第八章 晚清变革思潮
一 晚清思想的两条主线 236
二 康有为 246
三 谭嗣同 256
四 严复 261
第九章 联结中国近现代的学说
一 孙中山宏伟的建国方略 274
二 传统中国思想的转型:三民主义 280
三 中国共产党人继承的政治遗产 289
第十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进入中国
一 新的宇宙观、历史观 296
二 科学社会主义和新国家观 303
三 建党学说和革命策略 312
四 马列主义对中国社会的意义 314
跋 继往开来正当时 319
以人为本位:天人合一的本义
认识天以及天与人的关系,是中国思想起源的原点。以“天”为元概念的天道观,是最具中华文明特色的思想,离开对天道观的分析,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思想。概要地说,在殷周之际,华夏族就形成了“神灵之天”“道德之天”“自然之天”并立的天道观,天人合一是其基本特征。
《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可以推测:殷商时期对神灵崇拜达到华夏文明的顶峰。他们认为天、地、人无一不是被神灵控制,神灵可以给包括天子在内的万民带来福祉或灾难,人生的主要工作是祭祀神灵。一种以神灵为本位、王权由神灵授予和支持的“神灵之天”天道观支配着殷商社会。殷商的祖宗神与主神(上帝)合为一体,永远庇护殷商族子孙。郭沫若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里说:“殷时代是已经有至上神的观念的,起初称为‘帝’,后来称为‘上帝’,大约在殷周之际的时候又称为‘天’。……由卜辞看来,殷人的至上神是有意志的一种人格神,上帝能够命令,上帝有好恶的,……这殷人的神同时又是殷民族的祖宗神,至上神是殷民族自己的祖先。”1 在殷墟甲骨片上,我们可以找到殷商时期对上帝崇拜与对祖宗神崇拜合一的确凿证据。商王每隔十天就要占吉凶,每有大事必用龟占卜问吉凶。祖宗神与上帝一同操控天命,庇佑商族子孙,保证殷商政权的稳固。
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发起牧野之战,终结了殷商统治。周代殷是古代中国的重大事件,实质是重新规划华夏文明发展道路——走向世俗化。为了给周人统治的合法性提供依据,必须建立一套新的“意识形态”。周人首先做的事情是重新定义“天”。殷人的天由神灵所支配,专门庇佑商王及其万代子孙,如果不改变对天的认识,周人的统治就是违背天命。因此,周人要降低神灵的地位,转而用道德即人的德性高低作为获得天命的根本依据。周人还创造了一个观念,天下万民都是天的孩子——天民,所谓“天生烝民”。周代殷是因为“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元子”就是长子的意思,是说皇天上帝已经把长子的地位转由文王一系来继承,使其成为管理万民的新天子。周人的天已经成为“道德之天”,已经不是能够庇护殷商的“神灵之天”,它将根据人的德性高低来决定天命归属,纣王因为残暴而辜负天的期望,最终失去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