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二轮教材)
定 价:89 元
丛书名: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二轮教材
- 作者:江兴林,郝岗平,杨军平,龙石银,张毅强等编
- 出版时间:2023/8/1
- ISBN:9787521436747
- 出 版 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Q5
- 页码:389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2
- 开本:16开
本教材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二轮教材”之一。本教材分为绪论和主体内容。主体内容分为四篇,共21章。第一篇为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及钙、磷代谢,酶。第二篇为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包括生物氧化、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血液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第三篇为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DNA的生物合成和损伤修复、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及其表达调控。第四篇为分子医学专题,包括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及生长因子,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细胞信号转导。本教材为书网融合教材,即纸质教材有机融合电子教材、教学配套资源(PPT、微课、视频、图片等)、题库系统、数字化教学服务(在线教学、在线作业、在线考试)。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二轮教材)》主要供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同等学力人员、相关从业人员的自学和参考用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将来的服务对象是人类个体,因此,本专业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以人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子水平研究正常或疾病状态下的人体结构与功能乃至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推动临床医学各学科的新发展。目前已发现,任何疾病的发生均与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或含量等的改变有关,因此,对于疾病的研究均涉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和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基因治疗的兴起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全面实施已经有力地证明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医学生,学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将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及未来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教材在上一版的基础上,结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培养“5+3”为主体的应用型、创新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教学实际,按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大纲修订而成。本教材在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精编、精选和实用”,内容紧扣“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体现整合理念,既注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的阐述,又强调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突出显示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紧密结合。在内容上,本教材既涵盖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知识,又强调了物质代谢异常或基因表达异常与疾病的关系以及药物治疗靶点。每章设有“学习目标”“案例引导”“知识链接”“本章小结”“目标检测”等模块,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兴趣,感悟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临床的密切关系。此外,本教材搭载“医药大学堂”在线学习平台,配有电子教材、PPT课件、微课视频、题库等,使教材内容立体化、生动化,易教易学。
参与本教材修订的编者均为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上一版的基础上,“目标检测”的习题设置更加具体;优化“案例引导”,与临床结合更加紧密;在“知识链接”中融入思政元素,注重医德的培养及爱国主义教育;“本章小结”均采用思维导图形式,使章节知识点梳理更富有逻辑性;针对较难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便于学生课后对知识点的加深理解及掌握。
本教材的编写分工具体如下。江兴林:绪论、第六章;郝岗平:第一章;杨军平:第十一章、第十二章;龙石银:第二章、第三章;何海伦:第九章、第十三章;张嫒英:第十五章、第十六章;张毅强:第十九章、第二十章;于立娟:第四章、第五章;钱荣华:第七章;王海英:第八章;李红梅:第十章、第十四章;梅松:第十七章、第十八章;蒋传命:第二十一章。全书由江兴林、彭小珍进行统稿。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参编院校领导和老师的热情鼓励和帮助,凝聚了多人的智慧和心血,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使用本书的广大师生给予指正。
江兴林,男,1963年5月生,理学硕士,教授。主持完成省科技厅科普计划项目、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等科研课题3项。开展了神经节苷脂对脑瘫大鼠脑中蛋白及一些因子表达、肝癌及肠癌中ASC的表达及湖南怀化侗族高血压人群的基因多态性研究,发表论文30多篇,教学论文2篇,参与校级教改课题两项。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8部。曾任教研室主任。
绪论
第一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二、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阶段
二、我国科学家对生物化学发展的贡献
第三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的关系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其他基础医学学科的关系
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
、
第一篇 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二、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三、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形成蛋白质或活性肽
四、蛋白质的分类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生物进化
四、用生物信息学探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五、蛋白质构象改变与疾病
六、临床常用蛋白质药物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与等电点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四、蛋白质的变性
五、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六、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特性
七、蛋白质的免疫学性质
第五节 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与分析
一、蛋白质的提取
二、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三、蛋白质的含量测定、序列分析和空间结构鉴定
第六节 蛋白质组学
一、蛋白质组学的概念
二、蛋白质组学的常规研究方法
三、蛋白质组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
一、核酸的化学组成
二、核酸的一级结构
第二节 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一、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二、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一、核酸的一般性质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三、DNA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
第四节 核酸酶
一、外切核酸酶
二、内切核酸酶
第五节 临床常用核酸类药物
一、核酸类药物的概念
二、核酸类药物的分类
第六节 核酸的提取、分离纯化与测定
一、核酸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二、核酸的含量测定和纯度鉴定
第二三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及钙、磷代谢
第一节 维生素
一、脂溶性维生素
二、水溶性维生素
第二节 微量元素
一、铁
二、锌
三、碘
四、铜
五、锰
六、硒
七、氟
八、钴、钼和铬
第三节 钙、磷及其代谢与调节
一、钙、磷的含量和分布
二、钙、磷的吸收与排泄
三、钙、磷的生理功能
四、钙、磷的代谢及其调节
第四章 酶
第一节 概述
一、酶的概念
二、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三、酶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酶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一、酶的分子组成
二、酶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酶促反应的作用机制
一、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二、诱导契合学说
三、酶促反应的其他机制
第四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一、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五、激活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六、抑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七、酶活性测定与酶活力单位
第五节 酶的调节
一、酶活性的调节
二、酶含量的调节
第六节 酶在医药学中的应用
一、酶与疾病的发生
二、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三、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四、酶在医药学中的其他应用
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第五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
三、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第二节 生成ATP的生物氧化体系
一、氧化呼吸链
二、细胞质中NADH的氧化
第三节 ATP的生成、利用与储存
一、高能化合物和高能磷酸化合物
二、ATP的生成
三、ATP的转运
四、ATP的储存和利用
第四节 非ATP生成的氧化体系
一、微粒体氧化体系
二、过氧化物酶体氧化体系
……
第三篇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四篇 分子医学专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