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教育要适应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必须建立在中华文化的根基之上,必须回应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与关切,必须体现中国教育改革的观点与经验;当然也需要与他国教育学的交流与对话,共享与融通。
面对时代变化的挑战,教育学也要体现当代教育的价值。当今社会强调以人为本,推进民主与平等,强调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神圣任务,迫切需要诞生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学。
本书参照教育学的范畴与话语体系,共有十章内容。第一、二、三章分别介绍差异教育的相关概念、差异教育的目的与价值取向、差异教育的理论基础。为了实现差异教育的目的,在后面各章中,首先探讨差异教育中的主要变量,即教师、学生与课程的特点;然后探讨差异教育的原则(我国的教育学历来重视教育原则的研究);最后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围绕差异教育的主要工作,即教学、教育、管理以及研究等方面探讨差异教育的规律。全书结构体现了差异教育学的逻辑体系。
正如杜威指出,只要千篇一律地对待儿童,就不可能建立一个真正科学的教育学。长期以来,理论上教育学的研究较多关注教育的普遍的、共同的规律,实践中教育长期存在大一统一刀切现象。
差异教育学侧重关注教育中学生差异的研究,是研究差异教育现象、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在立德树人、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今天,我国尤其需要面向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差异教育学。
本书是作者在几十年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基础上写作而成,以中华文化为根基,具有理论开创性,丰富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
推荐序
我和华国栋研究员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共事十多年。他是我熟悉和敬重的一位老同事、老朋友。华国栋研究员多年来一直倡导差异教学,致力于构建差异教学的理论与策略。他长期深入基层学校,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已先后出版了《差异教学论》《差异教学策略》《卓越与公平普通班的英才教育》《融合教育中的差异教学》等差异教学的系列著作,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与好评。其中,《差异教学论》获得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差异教学策略》是我国教 育 部国培计划首批推荐的教材。他退休后,仍坚持去教育改革实验区指导,不断深化与完善差异教学的理论、策略、模式。
近期,古稀之年的华国栋研究员又完成《差异教育学》一书,把他多年的研究又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完成了差异教育理论体系的系统构建。可喜可贺!该书从教育学的视角,围绕差异教育的目的、价值、理论基础、教育原则、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等方面对差异教育进行系统的、理性的阐述。该书可贵之处是,从我国当今国情出发,立足中华文化根基,在和国外教育理论的对话、交流、融通中探讨差异教育的规律,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教育学的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例证。这也体现了我们应有的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
关注学生的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历来是教育追求的目标。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要求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现今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华国栋研究员的《差异教育学》一书,为研究与实践差异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我乐意推荐给大家阅读。
田慧生
2022年4月
华国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后工作站指导专家。曾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全国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现任全国差异教学联盟理事长。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特殊教育、数学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创立了差异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多年来著作(含合著)三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差异教学论》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差异教学策略》入选国培计划推荐课程。
第一章 差异和差异教育 001
第一节 差异与个性差异 / 002
第二节 个性差异与教育 / 005
第二章 差异教育的目的与价值取向 009
第一节 差异教育的目的 / 010
第二节 差异教育的价值取向 / 015
第三章差异教育的理论基础 025
第一节 差异教育的中华文化根基 / 026
第二节 博采众长,科学对话 / 032
第三节 实践中的研究与创新 / 038
第四章异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 053
第一节 师生关系 / 054
第二节 学习的主体千姿百态 / 059
第三节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 / 064
第五章差异教育的原则 073
第一节 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原则 / 074
第二节 科学与人文辩证统一原则 / 078
第三节 扬优与补缺辩证统一原则 / 082
第四节 教与学辩证统一原则 / 085
第五节 适切与超越辩证统一原则 / 089
第六章差异教育的课程与教育安置 093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 094
第二节 差异教育的课程架构 / 098
第一节 教学规律的探讨 / 114
第二节 差异教学策略与方法 / 118
第三节 差异教学的课堂特征 / 124
第四节 差异教学的课堂模式 / 130
第五节 差异教学的辅导与训练 / 142
第八章基于个性面向全体的育人模式 157
第一节 面向全体,正面引导 / 158
第二节 建章立制,规则教育 / 168
第三节 立足差异,针对指导 / 171
第九章差异教育的管理与资源 181
第一节 差异教育的变革与管理 / 182
第二节 差异教育的文化与制度 / 189
第三节 对学生的考核与多元评价 / 196
第四节 差异教育资源整合 / 207
第十章差异教育研究 221
第一节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222
第二节 人种学研究 / 225
第三节 个案研究 / 232
第四节 能倾教法相互作用(ATI)研究简介 / 239
参考文献/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