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118 元
丛书名:“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作者:李永平著
- 出版时间:2023/1/1
- ISBN:9787569536607
- 出 版 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 中图法分类:C958
- 页码:30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24cm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探讨文学人类学的文学观、文学人类学的“N级编码”与“N重证据”的关系、四重证据的升级改造、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谣言、流言与叙述传统的关联等问题;中编围绕献祭文化传统、文明交往中的“屠龙”等个案展开;下编围绕玉器的文化编码、臊子面的文化传统论、仙洞原型、口头与书写传统等个案展开。
神话是文学和文化的源头,也是人类群体的梦。
神话学是研究神话的新兴边缘学科,近一个世纪以来,获得了长足发展,并与哲学、文学、美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学、心理学、精神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关系。当代思想家中精研神话学知识的学者,如詹姆斯・・弗雷泽、爱德华・泰勒、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尔・斯塔夫・荣格、恩斯特・卡西尔、克劳德・列维一斯特劳斯、罗兰。巴特、约瑟夫・坎贝尔等,都对世纪以来的世界人文学术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研究著述给现代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迪。
入21世纪,自然资源逐渐枯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人类生活和思想正面临的大转型。在全球知识精英寻求转变发展方式的探索中,对文化资本的认识和开发正在形成一种国际新潮流。作为文化资本的神话思维和神话题材,成为当今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产业共同关注的热点。过《指环王》《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纳尼亚传奇》《阿凡达》等一系列新神话作品的“洗礼”,越来越多的当代作家、编剧和导演意识到神话的巨大文化号召力和影响力。我们从学术上给这一方兴未艾的创作潮流起名叫“新神话主义”,将其思想背景概括为全球“文化寻根运动”。目前,“新神话主义”和“文化寻根运动”已成为当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影响到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网络游戏、主题公园、品牌策划、物语营销等各个方面。现代人终于重新发现:在前现代乃至原始时代所产生的神话,原来就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文化之根和精神本源,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遗产。可以预期的是,神话在未来社会中还将发挥日益明显的积极作用。大体上讲,在学术价值之外,神话有两大方面的社会作用:
一是让精神紧张、心灵困顿的现代人重新体验灵性的召唤和幻想飞扬的奇妙乐趣;二是为符号济时代的到来提供深层的文化资本矿藏。
前一方面的作用,可由约瑟夫・坎贝尔一部书的名字精辟概括一“我们赖以生存的神话”(Myths to live by);后一方面的作用,可以套用布迪厄的一个书名,称为“文化”。
在21世纪迎接神话复兴大潮,首先需要了解世界范围神话学的发展及优秀成果,参悟神话资源在新的知识济浪潮中所起到的重要符号催化剂作用。在这方面,现行的教育和教学内容并没有提供及时的系统知识。本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神话学的初衷,以及神话学著述,拓展中国神话研究视野和领域,传承学术精品,积累丰富的文化成果之目标,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家协会神话学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神话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与陕西师范大学出社达成合作意向,共同编辑出版“神话学文库”。
本文库内括:译介国际神话学研究成果括修订再版者);推出中国神话学研究的新成果。尤其注重具有跨学科视角的前沿性神话学探索,希望给过去一个世纪中大体局限在民间文学范畴的中国神话研究带来变革和拓展,鼓励将神话作为思想资源和文化的编码,研究格局的转变,即从寻找和界定“中国神话”,到重新认识和解读“神话中国”的学术范式转变。同时让文献记载之外的材料,如考文物的图像叙事和民间活态神话传承等,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库的编辑出版得到编委会同人的鼎力协助,也得到上述机构的大力支持,谨在此鸣
李永平
典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人类学与比较文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学人类学与比较文学、俗文学研究,旁涉神话学、图像学、代思想史等。著有公文学及其传播》《禳灾与记忆:宝卷的能研究》《丝绸之路与文明交往》等,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一般项目、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陕西省社科项目等多项。
目录
上编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文学何为?一文化大传统对文学价值的重估
探案式逆推与“N级编码”“N重证据”、多重解码
四重证据的升级改造与国学建设的当代价值
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流言与叙述大传统
中编文学人类学与文化大传统
献祭文化传统与“替罪羊”理论
早期文明交往、分岔中的“屠龙”文化传统
民族民间屠龙文本与禳灾隐喻
迷狂与书写:对“天书”母题的再反思
“大闹”与“伏魔”:《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的禳灾结构
神话观念到民间信仰:明清宝卷所见西王母信仰本源
祭祀仪式剧公形象的演变
陕西“血社火”的历史文化新探
下编文学人类学与物叙述
论纪念碑性玉器的文化编码
一个禳灾祭祀的神话文本:臊子面文化传统论
曹唐游仙诗中的仙洞一兼及历史中的乌托邦定势
口头与书写之间:文学传播史的一次大变局
——以元公故事传播为中心的考察
后记
文学何为?
——文化大传统对文学价值的重估
有一种曾的文化传统,在结构上更宏大,在意义上更深远,在时间上更,它源于原始时代,贯穿于口头传统时代,流淌于史子集之中,这样一种文化传统是所有文化的根脉,我们谓之“大传统”。在12年文学人类学第六届年会上,台湾中兴大学教授陈器文对大传统的界定有以下五点:①长时间的延递;②社会群体的认同;③对个体具有内化作用与制约力;④潜意识的优势合法性;⑤具有人文意义与价值感。大传统在历史的延递过程中,其下游会发生沦替与置换,但其本质不会改变。叶舒宪针对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和多层叠加、融合变化的复杂况,认为由汉字编码的文化传统叫作小传统,将前文字时代的(没入文字记录的)文化传统视为大传统。这样,从文明史的角度判断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有一个容易辨识的基本分界,那就是汉字书写系统的有无。②本文旨在探讨大传统观对当前文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