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地阐述了超声医学的物理基础、超声诊断技术(含新技术)和设备、超声临床诊断基础,并概要介绍超声治疗的技术与设备。分别对心脏、腹部、妇科、产科、外周血管和小器官等的超声检查的适应证、检查技术、基本断面、疾病的主要超声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意义及告描述的要求,进行了较全面地介绍。 后还对介入性超声诊断的应用进行了阐 述及讨论。
超声检查由于其安全、便捷、无创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是检查全身各种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方法之一。随着超声物理技术、新一代超声造影剂和介入超声的迅速发展,其临床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宽。
为提高我国超声医学生、住院医师、专科医师乃至对超声感兴趣的其他专业医师的超声知识水平和临床诊断能力,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梁萍主任委员牵头国内超声界权威专家和有识之士,共同翻译并精心编写了世界超声医学领域经典权威参考工具书——Elsevier出版的Diagnostic Ultrasound(5TH EDITION)。其中《超声诊断学(第5版):超声物理及新技术分册》由蒋天安、尹立雪、经翔、于晓玲和李安华教授担任主译,钱林学、卢漫、杨高怡、赵齐羽、石文媛和刘琳教授担任副主译,本分册共包含7个章节,内容涵盖超声波物理学,生物学效应和安全性,超声造影剂,儿科介入超声,超声引导下胸部、腹部和盆腔活检,肌骨介入治疗,器官移植等。既注重超声物理基础特性和临床应用,又注重学科前沿热点,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50余位国内有着扎实超声基础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临床一线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逐字逐句反复推敲,3位秘书仔细修改校对,力求在翻译时既符合中文术语表达方式,又准确还原作者原文含义。在此对为本书翻译工作做出贡献的各位同道表示诚挚的感谢。虽经反复多次审校修改,但限于翻译水平,译文可能存在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相信本书的出版能给国内的广大超声工作者提供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和临床参考。
[美]卡罗尔·M.鲁马克(Carol M.Rumack),医学博士,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委员,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放射学和儿科学教授,在科罗拉多大学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危新生儿超声检查,尤其是在新生儿颅脑方面,发表大量论文并进行广泛宣讲。曾任Ultrasound Commission、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及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Women Radiologists主席;现任American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和Society of Radiologists in Ultrasound委员。和丈夫Barry有两个孩子,分别是Becky和Marc,还有五个孙辈。
[美]黛博拉·莱文(Dehorah Levine),医学博士,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委员,波士顿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及哈佛医学院影像学教授。主要临床工作内容及研究领域为产科和妇科影像学。曾任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副主席;现任Society of Radiologists in Ultrasound委员(2016-2017年任主席),波士顿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放射科学术事务副主席,超声联合主任和妇产超声主任。和丈夫Alex有两个孩子,分别是Becky和Julie。
梁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超声及介入超声科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社会任职】
现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介入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超声医学及生物学联合会理事。
【专业特长】
擅长腹部、浅表脏器疑难疾病的超声诊断,尤其是多脏器实体肿瘤的微创介入诊疗和热消融治疗;开创了微波消融治疗多脏器实体肿瘤和多模影像导航机器人穿刺等新方法。
【工作经历】
1986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至今一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从事超声及介入超声诊疗工作。
【学术成果】
作为主编编写中英文专著6部;以di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04篇;制定国内外指南18部;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重大仪器项目等国家级课题20余项;获国内外发明专利11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8项;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80余名。
张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终身教授,现任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社会任职】
现任亚太超声心动图协会副主席,中国超声心动图学会主席,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脏学会名誉会长等;担任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副总编辑,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等SCI收录杂志国际编委;担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等国内10余个杂志的副总编辑或编委。
【专业特长】
超声多普勒和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工作经历】
1976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医学院(现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1981年硕士毕业于山东医学院,1985年博士毕业于挪威奥斯陆大学(University of Oslo)。1981年至今,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工作。
【学术成果】
作为主编编写专著13部,参编专著33部。迄今发表SCI收录论文500余篇,被引用12200余次,H指数61,8次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4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和三等奖40项。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di一、第二层次入选者,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华医学会“终身成就奖”、首届中国医师奖、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等荣誉奖励20余项。
姜玉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
【社会任职】
第十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第五、第六、第九届主任委员,国际妇产超声学会中国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总编辑。
【专业特长】
擅长乳腺超声、甲状腺超声、血管与妇产科超声、超声造影等。
【工作经历】
1983-1991年,任职于北京协和医院;1991-1993年,任职于美国杰斐逊医院;1994年至今,任职于北京协和医院。
【学术成果】
主编多部超声医学专著及教材。承担国家“九五”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多项课题。获中华医学科技奖4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华夏医学科技奖2项;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医德标兵、中国医师奖等荣誉。
李建初,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
【社会任职】
现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超声医学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市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等。
【专业特长】
从事腹部、血管、浅表器官和妇产科超声工作近30年,尤其擅长腹部血管、颈部血管和周围血管领域的疑难杂症超声诊断工作;长期致力于肾动脉狭窄的超声研究,始终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工作经历】
自1993年开始,历任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
【学术成果】
主持国家和北京市基金课题7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专著6部,作为副主编出版专著8部;牵头5项多中心临床研究。
蒋天安,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
【社会任职】
现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会长,浙江省脉冲电场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超声影像学杂志》副总编辑。
【专业特长及工作经历】
从事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30余年,擅长各种介入性超声诊治,在国内较早开展肝脏超声造影、肝癌消融治疗、影像融合虚拟导航技术、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技术和超声内镜下诊治技术等,对肝癌困难病例的消融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学术成果】
作为主编编写Image-guided Laser Ablation等专著8部,作为编写组长主编指南共识7部;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以di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8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课题1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6项;培养研究生80余名。
第一章 超声波物理学
第二章 生物学效应和安全性
第三章 超声造影剂
第四章 儿科介入超声
第五章 超声引导下胸部、腹部和盆腔活检
第六章 肌骨介入治疗
第七章 器官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