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含"心理素养探索篇"和"心理素养提升篇“两个部分。"心理素养探索篇“从大学生的入学教育着手,以丰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觉察为主线,根植心理健康理念,激发大学生关爱自我、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心理素养提升篇”从大学生的升级教育着手,以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技能为主线,传授心理自助知识与技能,引导大学生明确生活和学习目标、提升自身心理素养。本书每章包含心灵导语、成长故事、心晴时刻、心海探索、课堂研讨、心理训练、学习资源等内容,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强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本书语言风格贴近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内容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既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 育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青年提高心理健康素养的自助读物。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文化历来强调“形神共养”,主张将调神养心摆在优先位置,著名医学家华佗曾说过“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可见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了15个重大行动,其中之一就是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突出了国家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理论素养,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方能成大才、担大任,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为了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推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培养出心理健全的学生,山东建筑大学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编写了本书。本书第一章、第五章由桑肖编写,第二章由王晓华编写,第三章由刘莹编写,第四章由张婧瑶编写,第六章由郭茜茜编写,第七章、第十二章由张姿编写,第八章由董颖编写,第九章由张庆强编写,第十章由周秀艳编写,第十一章由李倩玉编写。全书由周秀艳负责统稿,桑肖和张姿负责审阅定稿。
本书主要具有以下特色。一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的要求,心理与思想政治有机融合。本书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将时代楷模的事迹等融入本书,实现心理健康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促进同向同行。二是内容完善、体系清晰。本书从心理健康素养的三个方面——“知识、技能和态度”展开编写,每章包含心灵导语、成长故事、心晴时刻、心海探索、课堂研讨、心理训练、学习资源等内容,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强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三是体现升级教育理念。本书包含“心理素养探索篇”和“心理素养提升篇”两个部分。“心理素养探索篇”从大学生的入学教育着手,以丰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觉察为主线,根植心理健康理念,激发大学生关爱自我、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心理素养提升篇”从大学生的升级教育着手,以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技能为主线,传授心理自助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明确生活和学习目标、提升自身心理素养。
心理健康是一种健康、积极、开放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心态,如果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那么本书既可以作为您的教学辅助材料,也可以作为您日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用工具;如果您是青年学生,那么本书既可以是您打开心理学世界的窗口,也可以是您启智润心、拥抱积极心态的“加油站”。心理健康是一场长期修行,希望在这段旅程中,每位教师、大学生朋友能够在自我觉察、心理自助与互助的过程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理性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拥抱美好、自在、充实的人生!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的文献,并引用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写时间紧张,编者水平有限,疏漏与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和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