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各个时期的心理特点;专注力、阅读力、自驱力等五大学习能力的培养;叛逆、手机成瘾、早恋等问题的处理方法。另外,还提到了家长可能忽略的问题,比如几个月的孩子爱吃手,这是敏感期正常的表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感统失调的表现。最后,介绍了原生家庭对父母教育方法的影响。
10年家庭教育工作者经验总结:作者是教育心理学硕士、正面管教注册讲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从事少儿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工作十余年,经验十分丰富。
75个真实案例分享:问题 原理 沟通技巧,教你不吼不叫,轻松育儿。
典型成长问题,早知道早避免:敏感期、青春期等阶段的叛逆、厌学、拖沓、手机成瘾、早恋,还有原生家庭等问题,趁早了解这些背后的心理特点,很多问题都能避免。
五大学习能力培养:专注力、自驱力等,养成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习不再费家长。感统失调、多动都有解决办法。
第二章 影响孩子一生的习惯培养
影响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样的语句,很多父母已经听了无数遍,成功人士在演讲当中也不断地提到:良好的心态、习惯、性格是成功人生的三大法宝。
培养习惯尽量从孩子出生时就开始
习惯的培养是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就要开始的,并且要注意培养过程中的很多细节,才能养出良好的习惯。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除了要做到细致入微,关键的是坚持。我相信关于这一点是每个父母都会认同的道理。为了越越有良好的睡眠习惯,在越越很小的时候,每天临睡前,喂完奶后,我们就把她放到小床上去睡觉。因为我们也见到自己很多朋友的孩子七八岁都不肯和父母分床睡,一分床孩子就哭闹,父母最后不得不放弃。我们选择这样做,就是让孩子养成自己睡的好习惯,等孩子长大就会很自然地分床分房睡了。所以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养
成好习惯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4 岁以前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每位父母都是一项大工程,因为这个工程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万丈高楼平地起是因为地基打得足够牢固,我们希望孩子长成参天大树,首先树根扎进土壤要足够深、足够牢固,而孩子的好习惯,就是牢固的树根和地基。有教育学家建议:4岁以前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中国有句俗话叫“3岁看大,7岁看老”,其中所说的“3岁看大”指的就是在3岁前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做好这6步
当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在学习上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写作业拖沓、不知道怎么预习和复习等。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培养学习习惯呢?
第一,定目标。
这一步的重点是跟孩子一起定目标,听听他的想法,根据他的目标一起商量。
第二,把总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比如,孩子想:我可以一次完成200 次跳绳,那么每天练习多长时间?或者父母希望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那么每天阅读哪些书?读多长时间?读多少页?定好了小目标之后,可以让孩子自己写,或者画一个每日计划表,把这个计划表贴在墙上,或者放在他的书桌上。
第三,父母和孩子每天执行好已定计划。
这里面有一个要点希望大家注意,有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很贪心,定出很多小目标,但是一天内未必能够完成。这时,父母可以先肯定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然后再给出建议,只要选其中重要的三四条完成就可以了。
第四,每当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父母一定要给予及时的鼓励。
鼓励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比如,一个小印章或者是一个大大的拥抱。其实对孩子来说,小小的鼓励也能够让他建立很强的自信和满足感,我们就可以借此把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固化成好的习惯。
第五,每天复盘当天的计划。
每天在晚上睡觉之前,拿着计划表和孩子一起复盘当天完成了哪些、哪些完成得好、哪些完成得不好、没有完成的是为什么,这样就会给孩子做一个清晰的梳理,以后列计划也可以有所改善。
第六,让孩子坚持自己的计划。
在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事情会打乱计划,这是需要克服的,我们要做的是坚持。在孩子失去信心,或者不想再坚持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多多鼓励他,并耐心引导他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