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停刊,为近代中国境内最先创办的中文报纸之一,也是清朝晚期中国境内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中文报纸之一。
《申报》创刊后,通常在头版刊载论说,对国内外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在其他版面刊载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各类消息,内容极为丰富,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申报》创刊不久,开始全文转载以记录皇帝谕旨、大臣奏疏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要内容的《京报》。因此,学界普遍认为《申报》是储存极为丰富的中国近代历史资料的宝库。
安徽与江苏毗邻,清初同属江南省,两省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联系极为密切。《申报》在上海创刊之后,对安徽境内发生的重要事件一直予以密切关注和及时报道,有关安徽的消息报道和对安徽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叙述、分析和评论,在这一时期的《申报》中占有相当大的篇幅。
19世纪70年代初到1912年清王朝灭亡,是近代安徽历史发展中极为重要的时期。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安徽境内的芜湖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英国开始在芜湖设立领事馆,派驻领事,划定租界。传统的、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安徽开始被迫向西方列强敞开门户。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清王朝封建专制压迫的不断加剧,导致安徽境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危机严重加剧,人民群众反对外来侵略和封建压迫的斗争与起义此起彼伏。与此同时,一些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的部分人士也开始意识到恪守传统和抱残守缺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民族和社会的更大灾难,他们尝试通过学习西方和维新变法来缓和甚至摆脱危机。《申报》这一时期刊载的大量与安徽有关的各类新闻报道、论说、函电、文稿,极为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晚清安徽境内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教育、文化等领域缓慢地从传统迈向近代的历史画面。
本卷为教育卷,内容主要包括清末安徽地方科举、书院教育,戊戌变法前后安徽巡抚邓华熙、皖南道袁昶主持的教育改革,以及清末新政时期新式教育在安徽全面展开后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军事教育及出国留学等方面的情况,展现了近代安徽从传统教育向新式教育全面过渡的历史进程。
受编者水平和条件局限,本书在编排方面难免有不当之处,辑录和点校也可能存在不准确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