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这本书原本是我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讲稿,节目播出后,又经过大半年的整理、补充,最终成书。回想我刚开始收到节目邀请时,心情可以用喜出望外四个字来形容。作为一名年轻的副教授,能够收到《百家讲坛》栏目的邀请,感到荣幸的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和《百家讲坛》责编魏老师商量后,最终将选题定为诗说中国史系列中的诗说唐朝。这时候,我的心情又是忐忑的。毕竟一直以来,我从事的都是古代文学研究,而在历史领域,最多算是一个爱好者。如何能够同时驾驭诗与史,找到二者的结合之处,成为我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于我而言,历史是理性的,专注于宏大叙事;而诗歌是感性的,侧重于个体感受。如果能找到某种契机,以感性剖析理性,将历史的宏大与文学的浪漫结合起来,或许能展现出更加全面、更加生动也更富诗情的时代画卷。想明白了这一点后,我欣然接受了这个挑战,并重新思考,如何在这一系列讲座中找到属于我自己的角度,构建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我最终决定,从唐诗中挑选出部分名篇。它们将成为我手中的剑,切开历史宝山的巍峨与厚重,展露出其中蕴含的细腻光泽。
我相信诗歌有这样的力量,因为它连接着整个民族的情感与记忆。
中国诗歌拥有延续数千年、从未中断的历史,这是举世无双的宝贵财富。放眼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民族,从三岁孩童到耄耋老者大部分都能诵诗、解诗。唐诗又是古典诗歌中的巅峰。唐诗名篇,几乎同最早的日常词汇一起融入了我们的语言。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诗歌的基因始终沉淀于血脉。客居他乡时,会不自觉地念诵床前明月光;游山玩水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空山新雨后;举杯庆贺时,心有默契地祝福更上一层楼;抚育幼儿时,不厌其烦地讲粒粒皆辛苦。可以说,唐诗就是植根国人心中的文化密码,随时会重新唤起我们对文化的认同。同时,它也是连接古今的纽带,一行行或绚烂或朴实的文字后,折射出的是一个时代最真实细微的面貌。
如果说,铭刻于青史上的,是时代最恢宏不朽的篇章,它在天地间奏响黄钟大吕之声,告谕后人,一个王朝是如何崛起、如何衰落。那么书写在诗卷中的,便是人们最真实细微的情感,它在俗世中吟唱出悠长歌谣,诉说着古人是如何生活、如何思考。那一个个或意气风发或失意落魄的诗人,因何坐看云起,又因何把酒对月;因何春风得意,又因何涕下沾巾。
这正是我们在回顾一个时代时,不可或缺的角度。以诗说史,便是沟通感性与理性,历史与当下。
本书选出了二十一首唐诗,按照不同主题,讲述隋唐历史。其中既包括王朝建立、安史之乱、永贞革新等重大历史事件;也包括唐太宗、武则天、封常清等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涉及各种专门史,如以长安建立为重点的城市发展史、以长安物价为切口的经济史、以科举活动为代表的制度史、以著名诗人命运沉浮为线索的文学史。
本书出版时,增加了新标题人生得意在长安。我想,这句话中的长安是一个意象,它不只代表着那座巍峨繁华的帝国之都,也代表了我们对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唐文化的向往。我心安处即吾乡,心之所向,便是长安。而所谓得意,也并非指一切顺风顺水,更多是一种人生态度。在生活沉浮中,寻找一份自适与自得。
最后,想和读者分享我解读诗歌时的一点经验。在理解章句文法之外,我尽力去理解诗人,以及他的时代,尝试回到他创作的情景中,体会他的喜怒悲欢。我更愿意和诗人交朋友,再将这些朋友们,介绍给大家。正如我愿通过这本书,带领大家回到那座笙歌入云、九族争聚的都城,与李、杜、王、孟相聚于席间,推杯换盏。
他们的吟哦,定能穿越千年的时光,将力量与智慧传递给我们。让奔波于风尘的我们能得到慰藉,重整旗鼓,砥砺前行。
目录
路上宦旅
人归落雁后 薛道衡《人日思归》/ 3
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8
长安大道连狭斜 卢照邻《长安古意》/ 34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52
火树银花游洛阳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68
十年磨剑侠客行 贾岛《剑客》/ 83
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99
宴聚 友朋
盛世长安八仙图 杜甫《饮中八仙歌》/ 117
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 133
舌尖上的田园梦 孟浩然《过故人庄》/ 149
与君同传万岁名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164
佳时节庆
长安水边多丽人 杜甫《丽人行》/ 183
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00
边塞宫廷
边关绝唱凉州词 王之涣《凉州词》/ 219
大漠明月踏清秋 李贺《马诗》/ 234
龙池跃龙龙已飞 沈佺期《龙池篇》/ 250
九天阊阖开宫殿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266
塞下长歌雪满弓 卢纶《塞下曲》其三/ 281
历史声名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299
光焰万丈长 韩愈《调张籍》/ 316
汉家大将西出师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