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提供了动态能力理论这一有力微观能力工具,回答了企业如何在动荡环境下获得以及保持竞争优势这一经典战略问题。本书融合多领域和多学科的视角,探讨了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战略转型的推进与实施的影响,从众多实践与理论的辙印中归纳出动态能力的运行基础、实现路径、应用情境,构建了产业层次、公司层次、业务层次的多层次企业转型战略,继承、延续与拓展了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为提高管理者对动态复杂环境的洞察力、加强组织和产业在新经济背景下的适应性提供了建议。
焦豪,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爱思唯尔工商管理学科中国高被引论文作者。荣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第五届管理科学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省部级奖项。研究聚焦于数字平台战略、数字平台生态治理、数字创新管理、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学术期刊,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
第一篇 追本溯源:研究缘起和文献梳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价值
第二章 动态能力研究述评及开展中国情境化研究的建议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概况
一、论文发表趋势
二、期刊发表平台分析
三、关键学者与节点文献分析
四、应用情境分析
五、研究热点演进分析
第三节 整合研究框架构建
一、研究视角
二、影响因素
三、中介机制
四、调节机制
五、影响效应
第四节 开展中国情境化研究的要点
一、采用二手数据分析、行为实验与仿真模拟等研究方法进行动态能力研究
二、建构动态能力的认知性与非认知性双重微观基础
三、探究动态能力影响绩效的作用机理和过程机制
四、揭示动态能力在创新系统构建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机制
五、探析数据驱动的新型企业动态能力的结构维度和发展机制
六、关注中国独特文化与制度情境的嵌入对动态能力研究的影响
第五节 研究结论和展望
第二篇 制度启航:宏观层面的制度创新
第三章 法律环境、政府效率和企业创新
第一节 文献综述和假设提出
一、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
二、法律环境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
三、政府效率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
四、国有股份的调节效应
第二节 模型、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二、变量测量
三、实证检验的模型与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第四章 政府质量、公司治理结构与投资决策
第一节 文献述评
第二节 模型与推论
一、基准情形:所有者和经营者一体的情形
二、拓展情形: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情形
第三节 实证检验
……
第三篇 产业共荣:动态能力视角的价值共创
第四篇 因势而动:识时通变下的企业转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