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最基本的内容,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其均等化日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教育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均等化的义务教育,为此,政府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政府要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可见均衡配置资源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至关重要。政府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质就是要均衡配置资源。那么,政府应该以何种标准来配置教育资源,就成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的重要问题。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经历了从成本视角、收益视角、公平视角到充足视角转变的四个阶段。义务教育公共产品的属性,教育成本测量的困难以及教育收益的滞后性,决定了从成本和收益视角来分析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的不适宜性。
充足作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标准,需要雄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后盾。我国经济还远未发展到那种程度。基于此,公平视角才比较适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符合我国当前提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本研究采用公平视角来进行研究。在比较分析四种公平理论的基础上,本书选择罗尔斯的正义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的研究,应该放在我国社会的时代背景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政策经历了两个主要的制度变迁阶段。
一是1949--2000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政策追求的是效率逻辑,城市教育国家办,农村教育农民办。
二是2000年税费改革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政策追求的是公平逻辑,国家实施了免费的义务教育,并对弱势学校和弱势群体实行倾斜政策。影响我国资源配置标准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主要有改善民生的政治政策、均衡协调发展的经济政策以及平等博爱的文化模式。
国外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给予我国很多启示。美国义务教育财政资源的配置是以充足为标准,把公平和效率有机结合起来。各州体现了罗尔斯正义论的财政中立原则,还实践了成本函数方法、“示范学区”设计法和教育专家成本估算法三种财政资源配置模式。日本的教师资源配置突出了罗尔斯正义论中的“差异原则”,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定期流动制度,保证偏僻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拥有充足和高质量的教师,缩小学校之间教师差异,从而缩小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异。
当前,以县为分析单位研究义务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标准尤为重要。本书首先以县为分析单位,分析w省县域之间的义务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状况,然后以学校为分析单位,分析县域内部的义务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状况。通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极差、限制极差、差异系数、麦克伦指数、沃斯特根指数、生均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与人均财政支出的相关关系,计算义务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三种公平状况。测算结果发现,普通初中的财政资源配置比普通小学更为公平;县域之间的横向公平的程度比纵向公平高;各个县市基本都遵循从“低位均衡”到“高位均衡”的路径行进。本书提出了建构新的义务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标准的政策建议:按照罗尔斯正义论的财政中立原则,完善财政转移制度;在义务教育不同类型中,更加重视对普通小学的财政投入;在义务教育学校不同地域中,加大对城镇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财政投入。
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核心,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本书以w省为例,按照现有的教师配置标准,计算了w省120个县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超(缺)编状况,发现大部分地市州普通中小学教师处于超编状态,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超编严重。这种超编状况不符合农村小学的现实境遇。《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研究》以罗尔斯正义论的差异原则为理论基础,以“班师比”和“分类班额”为依据,设计新的普通小学教师资源配置标准和模型,改变目前只根据在校生数配置教师的做法,从而保障农村普通小学教学的正常运转。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研究》的作者是张传萍。
发现大部分地市州普通中小学教师处于超编状态,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超编严重。这种超编状况不符合农村小学的现实境遇。《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研究》以罗尔斯正义论的差异原则为理论基础,以“班师比”和“分类班额”为依据,设计新的普通小学教师资源配置标准和模型,改变目前只根据在校生数配置教师的做法,从而保障农村普通小学教学的正常运转。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研究》的作者是张传萍。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研究》(作者张传萍)以罗尔斯正义论的差异原则为理论基础,以“班师比”和“分类班额”为依据,设计新的普通小学教师资源配置标准和模型,改变目前只根据在校生数配置教师的做法,从而保障农村普通小学教学的正常运转,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女,1976年生,湖北松滋人。201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政策与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主持教育部青年课题1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参与编写湖北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综合实践活动·小学信息技术》,参与撰写著作多本;在《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高教探索》、《湖北社会科学》、《黑龙江高教研究》、《教学与管理》、《江苏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武汉市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研究》被评为武汉市第一次经济普查论文一等奖。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重要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1.4 研究设计与本书框架
2 研究的视角与理论基础:公平与罗尔斯的正义论
2.1 从公平视角研究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
2.2 有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的公平理论
2.3 罗尔斯的正义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建构的
理论基础
3 从追求效率到追求公平: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的
政策变化
3.1 制度变迁的历程描述:从追求效率到追求公平
3.2 政策的理论解释: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政策变迁的
深层结构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重要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1.4 研究设计与本书框架
2 研究的视角与理论基础:公平与罗尔斯的正义论
2.1 从公平视角研究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
2.2 有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的公平理论
2.3 罗尔斯的正义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建构的
理论基础
3 从追求效率到追求公平: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的
政策变化
3.1 制度变迁的历程描述:从追求效率到追求公平
3.2 政策的理论解释: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政策变迁的
深层结构
3.3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政策变迁的行动者的理性
选择
3.4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政策的自身变迁
4 国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及其启示
4.1 美国义务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标准的现状
4.2 美国义务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4.3 日本教师资源配置标准的现状
4.4 日本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5 财政中立:义务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标准的现状殛对策分析
5.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5.2 县域之间义务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三种公平
5.3 县域内部义务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三种公平
5.4 实施义务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新标准的政策建议
6 差异原则: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配置标准及其重构
6.1 数据来源及研究目的
6.2 当前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标准的现状
6.3 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标准的重构
6.4 实施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新标准的建议
7 结语: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研究的前瞻
7.1 前瞻
7.2 创新
7.3 本书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2007年w省部分县市普通小学教育经费支出分析表
附录2 2007年w省部分县市普通初中教育经费支出分析表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