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过程工程与生态产业链集成》依据食品原料的特点,参考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作者自身在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方面20多年的研究经验和工作基础,从过程工程的“过程集成”和产品工程的“结构与功能”关键问题入手,深入分析食品原料及产品转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绪论,食品原料学概述,食品原料过程工程原理及生态产业集成,以及谷物原料、油脂原料、果蔬原料、畜禽原料、水产原料、天然食品色素原料的过程工程及其生态产业。
《食品原料过程工程与生态产业链集成》适用于食品科学、农产品深加工、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1 绪论
1.1 食品原料的分类及其特点
1.2 我国食品产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1 粮食加工业
1.2.2 果蔬加工业
1.2.3 畜禽产品加工业
1.2.4 水产品加工
1.2.5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的加工
1.3 食品原料过程工程
1.3.1 食品原料过程工程概述
1.3.2 食品原料过程工程的必要性
1.3.3 食品原料过程工程的关键技术
1.4 食品原料生态产业链构建
参考文献
1 绪论
1.1 食品原料的分类及其特点
1.2 我国食品产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1 粮食加工业
1.2.2 果蔬加工业
1.2.3 畜禽产品加工业
1.2.4 水产品加工
1.2.5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的加工
1.3 食品原料过程工程
1.3.1 食品原料过程工程概述
1.3.2 食品原料过程工程的必要性
1.3.3 食品原料过程工程的关键技术
1.4 食品原料生态产业链构建
参考文献
2 食品原料学概述
2.1 食品原料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2.1.1 结构研究
2.1.2 成分研究
2.2 食品原料的分类及特点
2.2.1 按照来源分类
2.2.2 按照营养特性分类
2.3 食品原料的主要化学成分
2.3.1 糖类
2.3.2 蛋白质
2.3.3 脂质
2.3.4 维生素和矿物质
2.3.5 色素
2.4 食品原料的利用现状
2.4.1 粮食原料的利用现状与问题
2.4.2 油料作物原料的利用现状与问题
2.4.3 果蔬原料的利用现状与问题
2.4.4 禽畜原料的利用现状与问题
2.4.5 水产品原料的利用现状与问题
2.5 食品原料的合理开发与应用
2.5.1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提高食品的产量及其目标成分的含量
2.5.2 新资源食品原料的开发与利用
2.5.3 食品原料加工副产物的资源化
参考文献
3 食品原料过程工程原理及其生态产业链集成方式
3.1 食品原料过程工程原理及其内涵
3.2 食品原料过程工程开发思路与方法
3.2.1 食品原料过程工程开发的总体思路
3.2.2 食品原料过程工程开发的研究方法
3.3 食品原料的加工过程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3.1 食品原料加工过程主要单元操作的关键技术
3.3.2 食品原料加工新技术的应用
3.4 食品原料的综合利用及其生态产业链集成模式
3.4.1 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存在的关键问题
3.4.2 食品原料生态产业链集成思路-一食品原料的过程工程
参考文献
4 谷物原料过程工程及其生态产业
4.1 概述
4.2 谷物原料的资源与成分
4.2.1 谷物原料的成分组成
4.2.2 主要谷物原料的资源分布及其性质
4.3 谷物原料加工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5 油脂原料过程工程及其生态产业链模式
6 果蔬原料过程工程及其生态产业
7 畜禽原料过程工程及其生态产业
8 水产原料过程工程及其生态产业
9 天然食品色素原料的过程工程及其生态产业
参考文献
粮食加工是粮食生产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扩大,就生产方式而言,它是独立于粮食生产外的一个产业部门,但就生产内容来说,它是粮食生产的继续和延伸,是连接初级产品与消费市场的中间环节,属于食品工业范畴,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农业、工业、流通等领域的产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有很大比例。粮食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市场、提供有效供给,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1.1 粮食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1)稻谷加工
稻谷是我国单产最高、稳定性最好、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2010年我国稻谷总产量约为19958万t,预计到2020年为20700万t。稻米是全球一半以上人151的主食,仅在亚洲就有20亿居民从稻米中摄取60%一70%的热量。2015年世界人年均大米消费量预计为67kg,发展中国家人年均消费量预计为80 kg。2020年世界大米需求量将增加32%,即增加12 200万t,大米总产量将达到50000万t左右。稻谷加工业主要包括:大米生产,大米食品生产,碎米、米胚、米糠、稻壳等副产品综合利用,以及稻谷加工机械装备和检测仪器设备的制造。它是粮食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粮食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发达国家水稻加工的产业结构已经进入基本稳定阶段。以美国为例,其稻米加工业经过150年的发展,产业结构已基本稳定,稻米制品品种繁多,有备受消费者钟爱的米酒、米饼、米粉、米糕、速煮米、方便米饭、冷冻米饭和调味品等米制食品。稻米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主要是对稻米加工的主副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充分利用,使稻米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极大的增值。世界发达国家稻米的深加工主要分米制食品和稻米深加工转化,使之成为多品种、专用化、系列化。稻米深加工产品也丰富多样,美国和日本是稻米深加工产品最多的两个国家,已制造出3500种以上的产品,有高纯度米淀粉、各种新用途的功能产品、不同蛋白质含量和不同性能的大米蛋白产品、以米糠为原料的日化产品和米糠高强度材料。稻米的综合利用是国外技术力量雄厚企业集团发展的重点。利用当代高新技术,使稻米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极大的增值(深加工使其附加值提高5—10倍)。同时,这样的一种产业结构正在为美国创造丰厚的利润。然而,我国包括东北地区在内以稻米为原料的新产品加工技术,大多是从日本引进的,但却远落后于日本。美国目前正在开展稻米蛋白和功能性多孔淀粉以及米糠副产品综合利用的研究,一旦投入批量生产,将有更多的功能保健食品、婴儿食品、药品和医药中间体系商品进入国际市场。
……
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