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文库:高等教育强国背景下政府与大学关系重构研究》是以治理理论为指导,以美、法、日等世界高等教育强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为鉴,探讨了我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的演变历程、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路径,目的是构建一个使我国早日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所需的政府与大学问合理的科学关系。《青年学者文库:高等教育强国背景下政府与大学关系重构研究》阐述了重构政府与大学关系在真正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等方面所发挥的突出作用;提出要建立以去行政化和监督调控为主要特征的行政关系,高等教育资源最优化配置的经济关系和责权利明晰的法律关系,并倡导建立社会参与制度、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制度、新渠道的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制度、公正的高等教育经费分配制度、高等教育问责制度和高等教育法庭制度。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1.1.1 选题的缘起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政府与大学关系的研究动态
1.2.2 国内政府与大学关系的研究动态
1.2.3 文献评价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历史研究法
1.3.3 比较研究法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1.5.1 研究的难点
1.5.2 研究的创新点
1.6 相关概念的理解
1.6.1 政府
1.6.2 大学
1.6.3 政府与大学关系
1.6.4 制度
1.7 高教强国背景及相关问题分析
1.7.1 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
1.7.2 高等教育强国的指标体系
1.7.3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性
第2章 重构政府与大学关系的理论基础——治理理论
2.1 治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1.1 市场失效
2.1.2 政府失效
2.1.3 有限政府理论
2.2 治理理论的内涵
2.2.1 治理的定义
2.2.2 “治理”与“统治”的区别
2.2.3 “治理”与“管理”的区别
2.3 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2.3.1 多元主体
2.3.2 合作参与
2.3.3 去中心化
2.4 治理理论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适切性
2.4.1 治理理论的合理内核
2.4.2 治理理论的局限性
2.5 小结
第3章 我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变迁历程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变迁历程
3.1.1 清末政府的完全控制
3.1.2 民国时期大学自治初见端倪
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政府与大学关系变迁的特点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变迁
……
第4章 中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困境及原因探析
第5章 世界高等教育强国政府与大学关系变迁的制度分析
第6章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重构政府与大学关系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第2章 重构政府与大学关系的理论基础--治理理论
就我国目前政府与大学的关系而言,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中的种种弊端,如果不彻底改变我们沿袭已久的高等教育管理和控制的理念,如果不能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政府与大学关系的重构就会成为一席空谈,更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本书引入了治理理论,一方面,从理论上为重构政府与大学的新型关系提供新的分析和解释路径;另一方面,也试图从实践上促进传统政治体制和公共行政制度的变革,主张构建一种多中心、分权化、公民参与的公共行政新典范,并建立起相关的行政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2.1 治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治理”(Governance)-词首先出现于1992年世界银行“治理与发展”的报告中,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其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提出了评估社会发展和管理优劣的价值标准。如《2002-2004年世界资源报告》就提出:“国际环境治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应有民间社会的广泛参与;组织和决策过程应在透明、公平、信任的基础上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支持;有效解决公众关心的腐败问题;公众可以从政府和企业获得有关环境条件、污染物、土地利用等决定的信息,并且能将这些信息应用到环境决策和诉诸法律;与支持可持续发展合作目标相联系的足够财政资源。”现如今,治理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
治理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日益强调权力分享;人类政治过程的重心正在从统治走向治理,从以国家干预和政府本位为特点的善政走向善治,从民族国家的政府统治走向全球治理。正如研究治理问题的专家鲍勃·杰索普(Bob Jessop)所说的那样:“过去15年来,它在许多语境中大行其道,以致成为一个可以指涉任何事物或毫无意义的'时髦用语'。”“今天的国际多边、双边机构和学术团体以及民间志愿组织关于发展问题的出版物很难有不以它为常用词汇的。”在公共管理领域,“治理”一词也逐渐取代了“公共行政”和“政府管理”,获得了话语霸权。“少一些统治,多一些治理”成为新的政治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