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大学物理实验》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融入近年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结合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在我们原有的已经使用多年的教材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全书共分5章,即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础实验、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综合与近代物理实验。《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大学物理实验》列出了42个实验项目,内容覆盖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等各分支学科领域。
《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大学物理实验》可以作为高等理工院校各专业不同层次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其他相关教学、研究和技术人员参考。
大学物理实验是面向理工科各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之一,是理工科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最早接受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训练。物理学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科学实验的先驱,体现了大多数科学实验的共性,在实验思想、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手段等方面是各学科科学实验的基础。该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仅能教给学生一些后续学习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结合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实际,充分考虑南阳理工学院实情,融入编者多年来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
内容上,本教材包括普通物理实验(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具体包括: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②实验数据处理的一些常用方法;③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并引入数字化测量技术和计算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④介绍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融入近代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广泛应用的各类实验方法;⑤涉及众多物理实验室常用仪器;⑥介绍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普及近代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仪器的调节方法;⑦穿插介绍物理实验史料和物理实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知识。
设置上,本书为适应分层次教学的基本要求,按基础性实验、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综合性与近代物理实验三大类进行设置,并加入了多个实验拓展与研究专题,展现编者多年来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的研究成果。①基础性实验:主要学习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测量方法、误差与不确定度及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等,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各个领域的内容。此类实验为适应各专业的普及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根据给定的实验题目、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基本独立完成全过程的实验。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全过程、逐步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给定问题的能力。③综合性实验:在同一个实验中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多个知识领域,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和技术的实验。此类实验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在基础性实验阶段的学习成果、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书主编是南阳理工学院陈兰莉老师。全书共分5章,其中绪论、第1章、第5章和第3章(3.1到3.5、3.10、研究与拓展1、3.19到3.21)由陈兰莉老师编写;第2章、第3章(3.16到3.18)和附录由王生钊老师编写;第3章(3.6到3.8)由罗鹏晖老师编写;第4章和第3章(3.9、3.11到3.15研究与拓展2)由石明吉老师编写。
绪论
第1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1.1 测量与误差
1.2 随机误差的处理
1.3 系统误差的处理
1.4 测量结果的评定和不确定度
1.5 有效数字及运算
1.6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第2章 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2.1 长度
2.2 时间
2.3 质量
2.4 电流
2.5 温度
2.6 发光强度
第3章 基础实验
3.1 金属杨氏模量的测量
3.2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量
3.3 物体转动惯量的测量
3.4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3.5 电桥测电阻
3.6 用十一线电位差计测电动势
3.7 用电位差计测电阻
3.8 用电位差计校准电表
3.9 电表的改装与校准
3.10 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
[研究与拓展1]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的实验研究
3.11 电子束的聚焦和偏转
3.12 示波器的原理和应用
3.13 RLC电路谐振特性的研究
3.14 交流电桥
3.15 磁场描绘
[研究与拓展2]载流圆线圈及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磁场的探究
3.16 铁磁物质动态磁滞回线的测试
3.17 灵敏电流计的实验研究
3.18 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3.19 等厚干涉——牛顿环、劈尖
3.20 单缝衍射实验
3.21 偏振光实验
第4章 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
4.1 实验设计基础知识
4.2 固体密度的测定
4.3 伏安法测电阻和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研究与拓展3]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在黑暗和恒定光照下的正向伏安特性
4.4 电阻的分压特性和限流特性
4.5 电表内阻的测量与欧姆表的改装
4.6 用钢尺测量激光的波长
4.7 非平衡电桥的原理和设计应用
[研究与拓展4]基于非平衡电桥的热敏电阻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第5章 综合与近代物理实验
5.1 声速的测定
5.2 霍尔元件基本参数测量
5.3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
5.4 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5.5 弗兰克一赫兹实验
附录
附录1 国际制基本单位及辅助单位
附录2 基本物理常量
附录3 在20℃时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附录4 固体的线膨胀系数
附录5 常见材料的各向同性杨氏模量
附录6 不同温度时干燥空气中的声速
附录7 某些金属和合金的电阻率及其温度系数
附录8 常用电气测量指示仪表和附件的符号
附录9 常用光源的谱线波长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