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分别介绍了《尚书》《春秋》《春秋三传》《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高僧传》《水经注》等重要史学必读书目。分别从各书版本区别、源流考证与阅读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讲解,是一部重要的史学入门书籍。
《中国史学名著》系钱穆先生为博士生所开“中国史学名著”课程之讲课实录。每讲举出历代有关史学之代表著作一二种,标为讲题,有《尚书》《春秋》《春秋三传》《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高僧传》《水经注》《世说新语》《史通》《通典》《新五代史》等凡二十余讲,旨在指引学生研究史学之门径。
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目录
自序
尚书
春秋
春秋三传
左传(附国语、国策)
史记(上)
史记(中)
史记(下)
汉书
范晔后汉书和陈寿三国志
综论东汉到隋的史学演进
高僧传 水经注 世说新语
刘知几史通
杜佑通典(上)
目录
自序
尚书
春秋
春秋三传
左传(附国语、国策)
史记(上)
史记(中)
史记(下)
汉书
范晔后汉书和陈寿三国志
综论东汉到隋的史学演进
高僧传 水经注 世说新语
刘知几史通
杜佑通典(上)
杜佑通典(下)(附吴兢贞观政要)
欧阳修新五代史与新唐书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朱子通鉴纲目与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郑樵通志
马端临文献通考
黄梨洲的明儒学案 全谢山的宋元学案
从黄全两学案讲到章实斋文史通义
章实斋文史通义
其次,我们要知《尚书》是一部多问题的书。文字问题外,便是本子问题,即是《尚书》的真伪问题。《尚书》有两种本子,一种叫《今文尚书》,一种叫《古文尚书》。今天我们只说《今文尚书》是真的,而《古文尚书》则是假的。我今天且先把此问题简单一讲。
《尚书》究有多少篇?旧说有一百篇,此说不可靠。当秦始皇焚书时,有一博士伏生,他就收藏着一部《尚书》,回到家,装进壁里边,偷偷地保留下来。秦亡汉兴,重觅《尚书》,只知道有伏生的一部。那时伏生还在,快一百岁,老了。他是山东人,不能叫他从山东到长安去,因此政府特地派了一位有学问根柢的晁错到他家去求此书。但伏生已经不大能讲话,他和晁错双方口音有讲不明白处,由伏生一女儿在旁作翻译。这样几个月,晁错就带着这部《尚书》回到政府。这一部《尚书》此下称做“伏生《尚书》”,因是从伏生家里得到的。那时中国文字也不断地在变,古代是写篆体,秦代汉代普通都写隶体。篆体写的叫古文,拿那时通行的隶书写的叫今文。伏生《尚书》本是一部篆体古文的,不易认识,伏生就告诉晁错改写成隶书,因此伏生《尚书》同时又称“《今文尚书》”。汉廷把来设立博士,传授学生,所以这部《尚书》我们也可为它定名称作“博士官《尚书》”。此是当时《尚书》的第一种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