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是典型的信息非对称市场,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错综复杂。传统的金融理论传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然选择的进化思想,采用了尽可能少的分析工具,假设:第一,投资者是理性的,因此可以对资产价格进行正确的评估;第二,即使投资者个体非理性,但由于交易随机地产生,交易相互抵消,而不至于影响资产的价格;第三,即使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并非随机产生,而是有相关性,他们在市场中将遇到理性的套利者,后者将消除前者对价格的影响,因此,市场最终是有效的。然而,现实的市场并非如理性理论描述的那样有效地运行,金融市场中大量“异象”的存在成为困扰人们的不解之“谜”,所谓金融异象一般是指金融市场中资产的实际收益偏离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有效市场假说的异常现象。这些异象的存在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效率,市场经常表现得并不那么有效,理性理论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如此,投资实务界与理性理论的冲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华尔街的投资大师Lynch、Buffet、Templeton和Neff等人的职业记录显示,他们的优异绩效难以和有效市场假说调和(泰纳斯,1997)。从投资理论和投资实践两方面看,我们对金融资产价格行为的理解还是十分有限的。行为金融的出现为我们理解金融异象和金融市场效率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虽然,行为金融理论在国内传播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基于行为理论的实证研究在国内也才刚刚起步。
本书选择“金融异象与投资者心理”这一主题,一方面试图在现有行为金融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理出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连贯地研究资产定价问题;另一方面是以行为理论为指导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金融异象进行实证研究,提供来自中国市场的经验证据。本书作者在上述两个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总序/1
中文摘要/1
Abstract/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理性理论面临的挑战/1
第二节 投资者的行为特征/5
第三节 金融异象综述/ 11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框架/19
第二章 偏好/27
第一节 预期理论/28
第二节 价值函数/31
第三节 权值函数/37
第四节 框架依赖与心理会计/42
第三章 信念/50
第一节 代表性启示偏差/51
第二节 保守性、锚定与调整/59
第三节 过度自信/63
第四节 激励、学习和市场竞争/66
第四章 套利限制/71
第一节 套利风险与成本/72
第二节 证据/79
第三节 噪音交易者风险/86
第四节 基于代理的套利限制/94
第五章 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100
第一节 代表性、保守性与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102
第二节 过度自信与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109
第三节 统一理论/115
第四节 对同类研究的简单比较/122
第六章 反转与动量: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证据/127
第一节 股票价格的长期反转/128
第二节 短期动量/133
第三节 理论之争/139
第四节 反转利润的来源
——来自中国市场的证据/152
第七章 资产收益的联动性与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157
第一节 资产定价的双因素驱动/159
第二节 资产价格行为/164
第三节 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中的联动效应/168
第四节 上证180指数样本股的调整效应/175
第五节 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186
第八章 股权溢价和波动性/199
第一节 股权溢价之谜/200
第二节 波动性之谜/210
第三节 一个损失厌恶的动态均衡分析/216
第四节 损失厌恶与评价周期
——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222
第九章 个体投资者行为/227
第一节 资产组合选择/228
第二节 交易量之“谜”/242
第三节 买卖决策/251
第四节 跨时投资选择/261
第十章 羊群行为/270
第一节 羊群行为综述/272
第二节 羊群行为实证研究/280
第三节 社会心理/293
参考文献/303
某镇有两个医院,在较大的医院每天都有45个婴儿出生,较小的医院每天有15个婴儿出生。如我们所知,生男孩的概率为50% 。但是,每天的确切比例都在变化,有时高于50%,有时低于50%。在一年的时间内,每个医院都记录了超过60%的新生儿是男孩的日子,你认为哪个医院有更多这样的日子?
22%的受试者认为较大的医院有更多这样的日子,而56%的受试者认为两个医院有相等的可能性,仅仅22%的受试者正确地认为较小的医院会有更多这样的日子。猜对与完全猜错的比率居然一样。显然,受试者没有认识到每天婴儿出生的数量之间的重要关系。抽样理论认为在小医院中超过60%是男孩的天数的期望值比大医院的大得多,因为一个大样本更不可能偏离50% 。这一基本的统计概念显然与人们的直觉是不符的。
当个体相信小数法则时他们明显不相信大数法则。在个体夸大小样本与全体人群的相似性的同时,他们也会低估大样本与全体人群的相似性。例如,Kahneman和Tversky(1972)发现,受试者普遍认为一天中出生的1000个婴儿中有超过750个是男孩的可能性超过10%。而实际上这种可能性小于1%。夸张一点说,个体似乎对各种样本使用一个通用的概率分布,这意味着个体对样本容量不敏感。
当个体事先知道数据的产生过程时,小数法则会产生所谓的“赌徒的谬误效应”(gainbler’s fallacy)。如果抛掷一枚硬币一段时间一直没出现反面朝上的情况,个体就会认为接下来“应该”要出现反面朝上的情况了。因为他们相信即使小样本也应该代表公平的硬币,因此必须有更多的反面以平衡如此多的正面。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