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疗法评定学(第二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的编写目的旨在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本科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架构,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康复疗法评定学(第二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是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教学中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也是临床康复专业的基础课。
《康复疗法评定学》由恽晓平教授主编,全书系统介绍康复评定学概念及理论、相关基础知识、评定原理、评定所需仪器设备和方法,以及临床结果分析,理论与临床操作相结合,兼顾学科新进展,是国内外首部,也是唯一一部全面、详尽论述康复评定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著作。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
二、康复评定的三个层面
三、康复评定在康复临床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四、康复评定与循证医学
五、康复评定的目的
第二节 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与内容
一、收集资料
二、分析资料
三、解释评定结果
四、记录
五、评定会制度
六、康复评定的时期
第三节 康复评定的类型与实施方法
一、康复评定的类型
二、常用的康复评定实施方法
第四节 检查与测量方法的评估
一、信度
二、效度
三、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
四、灵敏度与特异性
五、临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级
第五节 康复评定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一、选择评定方法与评定工具的原则
二、康复评定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物理疗法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评定目的
二、评定项目分类
第二节 物理疗法评定的流程、步骤与方法
一、评定的工作流程
二、评定步骤
三、评定方法
附:物理疗法专业评定学授课内容与顺序
第三章 作业疗法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作业活动及其分类
二、影响作业活动的因素
三、人-环境-作业活动模式
四、作业疗法评定的分类
第二节 作业疗法评定的流程、步骤与方法
一、评定的工作流程
二、评定步骤
三、评定方法
附:作业疗法专业评定学授课内容与顺序
第四章 基本生理指标的测量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体温
二、脉搏
三、呼吸
四、血压
第二节 检查方法
一、体温
二、脉搏
三、呼吸
四、血压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结果分析
一、体温
二、脉搏
三、呼吸
四、血压
第五章 人体形态学测量
第一节 测量标志点
一、颅区体表标志
二、胸部体表标志
三、腹壁体表标志
四、骨盆体表标志
五、上肢体表标志
六、下肢体表标志
第二节 测量内容与方法
一、身长与体重的测量
二、躯干与四肢周径的测量
三、四肢长度的测量
四、截肢残端的测量
五、脂肪厚度的测量
六、人体姿势的评定
七、注意事项
第六章 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第一节 关节活动度
一、定义
二、关节活动度的分类
三、影响关节活动度的生理因素
四、测量目的
五、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二节 测量方法与步骤
一、测量方法
二、测量步骤
三、关节活动度测量的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
第三节 各关节活动度的具体测量
一、上肢
二、拇指与手指
三、下肢关节
四、□趾与足趾
五、脊柱
第四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结果记录
二、结果分析
第七章 徒手肌力检查
第一节 肌力
一、定义
二、肌的分类
三、肌收缩类型
四、影响肌力的因素
五、评定目的
六、适应证与禁忌证
二、反射与反应的分类
三、评定目的
第二节 评定方法
一、原始/脊髓水平反射
二、张力性/脑干水平反射
三、中脑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
四、检查注意事项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结果记录
二、结果分析
第十二章 协调运动障碍的评定
第一节 协调运动
一、基本概念
二、评定的目的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四、各种协调运动障碍的特征
第二节 评定的方法与步骤
一、协调运动的神经学检查
二、粗大协调运动的评定
三、精细运动的评定
四、评定注意事项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粗大协调运动评定的记录与分析
二、精细运动评定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
第十三章 平衡功能的评定
第十四章 步态分析
第十五章 临床肌电图与神经传导检查
第十六章 表面肌电图
第十七章 感觉功能的评定
第十八章 疼痛的评定
第十九章 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评定
第二十章 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
第二十一章 心肺功能的评定
第二十二章 耐力的评定
第二十三章 作业活动的评定
第二十四章 高级脑功能障碍的评定
第二十五章 社会心理技能和心理成分的评定
第二十六章 吞咽障碍的评定
第二十七章 环境的评定
第二十八章 生活质量的评定
附录一 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
附录二 残疾人体育运动功能评定与分级
主要参考文献
(二)体重
通过体重的变化掌握身体的发育、营养、萎缩、消耗的状态,对于儿童还可以根据体重决定服药量。在进行平衡功能测试和康复训练中,了解被检查者体重将有助于判断其身体重心及其分布、平衡功能状况,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也是平衡障碍生物反馈的重要观测指标。
利用体重计测量体重(body weight)。体重没有绝对的正常值,更有意义的是体重比(体重/身长)。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这一概念,即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单位是kg/m2。根据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2001年6月最新公布的中国人肥胖的最新标准,将体重指数(BMI)为24kg/m2作为正常体重与超重的分界点,大于24kg/m2为超重;大于28kg/m2为肥胖。
二、躯干与四肢周径的测量
(一)躯干周径
1.胸围胸围是呼吸、循环功能重要的间接评定项目。胸廓扩张度差往往是因形态障碍、运动障碍(颈髓损伤)、生理功能障碍(肺部疾病)等造成的。
测量体位取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成人用皮尺测量三个部位的周径,即腋窝高、乳头高、剑突高。测量小儿胸围时取平乳晕下缘与肩胛骨下角水平的胸部周径。
深呼气与深吸气的胸围之差可以反映胸廓扩张度。正常成人剑突处的胸廓扩张差一般在5cm以上。
2.腹围为了解营养吸收的状态或观察腹水、肠梗阻等病人腹胀的消长情况常需要测量腹围。此外,腰围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