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真正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后示范时代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完成国家示范校建设后重点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文化育人的理念与实践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由刘洪一主编,本书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理论研究共分论文化育人的理念、论高职院校大学文化建设、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径与方法四个专题;实践探索篇主要以深圳高职院相关实践案例展开论述。
《文化育人的理念与实践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全书分为理论研究篇、实践探索篇和附录三大部分。理论研究篇收录了近年来学院有关文化育人的部分理论研究文章;实践探索篇汇集了学院文化育人工作的典型案例;附录主要收录了学院近年来出台的有关文化育人的部分制度文件。
理论研究篇
理论维度: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几个基本问题
论文化育人的理念
文化育人与技能型人才培养
立德树人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访谈)
从“技能本位”到“文化育人”:高职教育的转型升级
论高职院校大学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高职文化的建构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培养
高职院校校训精神的“守”与“变”
高职院校引入企业工作价值观教育的机制与策略探略
《珠三角地区优秀企业工作价值观对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研究》调研
报告
论高职校园文化基本内核要素的构建
论工学结合与高职文化的特质和路径选择
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
误区与路径——高职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教育问题
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现途径
关于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思考
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索
人文素养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创新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试论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人文教育
——以台北科技大学为例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综述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运作模式研究
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径与方法
论文学教育的现状与价值实现
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原则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导向研究
开放性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传统学徒制的伦理精神探寻
高职院校职业素质训导的实施途径
职业院校职业训导“岗位——项目”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实践锻炼与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养成
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深圳市三所高校的问卷调查
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度的对策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
弘扬书香文化 助推校园文化建设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营建书香校园的尝试
实践探索篇
实践维度: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以深职院为例
典型案例
增强针对性突出职业性
——深职院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
把职业技能训练与学生职业素质训导有机结合起来
——深职院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案例
探索高职创业教育新模式 培养复合式创新型人才
——深职院大学生创意创业园项目孵化教学案例
构建“全方位、三自主”体育文化育人平台
——深职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青春深职爱涌鹏城
——深职院“志愿者之校”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构建“青春向上 开放创新”的社团文化育人平台
——深职院建设“社团之校”的理念与实践
发扬书院传统强化文化育人
——以深职院电信学院崇理书院为例
书香深职悦读天下
——深职院“书香校园”建设活动的理念与实践
继承非遗文化提升文化素养
——深职院“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理念与实践
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成才
——深职院社会实践育人的理念与实践
附录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二、中国高职文化的建构
中国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本身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历史地看,中国高职文化的建构是一个在时间、空间双向维度上的演进过程,需要依据和结合特定的生长土壤、环境条件,并以自身的类型要素和运行模式为内核,有序地积淀和成长。
1.职业教育的渊源背景与沿革:“实事”与“济用”。“高职教育”名称的出现,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事实上,就职业教育的理念、培养模式、目标等方面看,职业教育在我国有着悠远的背景。我国古代社会出现的“设学收徒、以师带徒”的艺徒制应是古代职业教育最为典型的雏形之一。早在一千多年前创设的岳麓书院,就明确高扬“实事求是”、“经世济用”的思想。及至清末的高等实业学堂等,已有了一定程度的“高职教育”特征。
从培养学制来看,我国高职教育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的“中学后高等实业学堂”。从职业教育机构来看,我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职教育性质的教育机构当推1866年左宗棠奏请清政府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以后陆续创办的还有江南制造附属操炮学堂(1874)、广东实学馆(1881)、福州电报学堂(1876)、天津电报学堂(1880),上海电报学堂(1882)、山海关铁路学堂(1895)等,其共同点是教学内容多集中在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清朝的实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现代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的渊源。
在国民政府时期,北洋政府于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从而确立了职业专科学校的法律地位。职业教育正式代替实业教育进入学制系统,且渗入了普通教育各阶段,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具有高职教育性质的专科教育开始兴起。1964年,中央提出试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后,半工半读专科学校有了进一步发展。1965年,全国进行半工半读试点高校已占80%以上。
改革开放后,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迅速发展,迫切需要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专科层次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高等专科教育开始受到重视。20世纪80年代初,一批以“收费、走读、不包分配”为特点而明显区别于普通高校的地方职业大学诞生,这标志着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高职教育正式起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高职教育开始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突破性政策措施,高职教育走上了依法办学的道路,得到了蓬勃发展。
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渊源背景和历史沿革来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始终伴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需求共生共荣;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文化传统来看,始终贯通着“实事”与“济用”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