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书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从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民众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揭露了沙俄专制的黑暗与罪恶。《童年》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品。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很早就被翻译到了中国,它曾对我国的革命以及广大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是《童年》原著的缩写本,主要供中小学生阅读。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内容包括了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的生活断面。阿廖沙·彼什科夫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和外婆带到外公家。这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家庭。外公卡什林是一个小染坊主,已濒临破产。他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粗野自私,经常为了家产争吵斗殴,第三代也受到很坏的影响。阿廖沙在这里每天看到的是令人作呕的丑事,但他得到外婆的疼爱,受到外婆所讲述的故事的熏陶,这对他以后的文学生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另外,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那个忠厚老实、教导阿廖沙要做“正直的人”的老长工格里戈里,那个献身科学的进步知识分子“好事情”等等,他们都是阿廖沙的良师益友。童年的这些经历哺育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丑恶的反抗精神。本书是《童年》原著的缩写本,主要供中小学生阅读。
高尔基(1868~1936),全名高尔基·马克西姆,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他幼年丧父之后,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外祖父一家充满小市民习气,唯有外祖母对高尔基很好。后来外祖父破产,年仅十岁的高尔基开始流落“人间”,独立谋生。他捡过破烂、当过学徒和杂工,饱尝人间的苦难。高尔基只上过两年小学,但他勤奋自学,并于1884年16岁时来到喀山,打算上大学,但未能如愿,底层社会成了他真正的大学。此后他当过码头搬运工、面包师傅、杂货店伙计、园丁和守夜人等。同时结识了民粹派知识分子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参加秘密集会。早期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有生动的记述。
导读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地位与影响 故事概要 艺术特色 典型人物形象第一章 葬礼和青蛙第二章 伏尔加河上的经历第三章 来到外公家第四章 挨打的滋味第五章 生活中的亮色第六章 好朋友茨冈第七章 小鬼和蟑螂第八章 染坊失火了第九章 外婆的回忆第十章 外公的回忆第十一章 又是一场噩梦第十二章 外婆的上帝和外公的上帝第十三章 还是待在家里吧第十四章 “好事情”第十五章 好事情被赶走了第十六章 三兄弟的感情第十七章 彼德大叔的死第十八章 母亲回来了第十九章 不幸就是节日第二十章 父亲的故事第二十一章 又一个父亲第二十二章 到人间去吧知识网络考点聚焦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