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生平事迹记述很少,留下很多“谜”供后人猜想、研究。本书应是研究成果之一。本书作者是研究施耐庵的专家,尽其所能搜集了相关史料和民间传说,将施耐庵这位历史奇人、文学巨匠的生平故事,和他创作《水浒传》的因缘与历程,一一道来,特别剖析了施耐庵及其《水浒传》与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张士诚的关系,破解了许多谜团。本书特色之一是大量运用与施耐庵相关的民间传说,辅以实地相关遗存,塑造了一位秉性聪颖、才华横溢、文武双全、足智多谋、扶危救困、隐居草泽民间、为英雄树碑立传的古代知识分子形象。
元末乱世里英雄辈出,幸有施耐庵隐居草泽间为其树碑立传。《水浒传》写的是宋时英雄,实则作者另有寄托,读本书可知晓个中奥妙。
浦玉生,男,1957年生。现任江苏省盐城市委办公室(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曾在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出版散文集《心花》、长篇历史小说《吴王张士诚》、学术专著《创新 经理 商战》《创业文化读本》等60余部,获全国青年企业管理征文一等奖(第一名)、全国首届人才研究新秀奖。
引言
第一章 少年早成
第二章 官场岁月
第三章 书会才人
第四章 军事生涯
第五章 著书劝世
第六章 水浒原型
第七章 牢狱之灾
第八章 大师身后
附录一 施耐庵年表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少年早成
一、敏而好学
苏北里下河水乡港汊纵横,垛田星罗棋布,渔舟帆影婆娑。二十多岁的船老大施元德驾渔船在串场河里捕鱼,船尾站着的妻子卞淑贞,已怀孕九个月,仍然跟着丈夫捕鱼。元代元贞二年(1296)初冬的一个傍晚,落霞满天,渔歌唱晚,劳碌一天的卞淑贞身体忽然歪倒在舵柄上,两手捂着肚子,显得十分痛苦:“我要生了。”施元德又惊又喜地高喊:“快,全速返航!”渔船很快在泰州白驹场茅家园靠岸,众人把卞淑贞抬回家,又急忙去请接生婆。
不一会儿,接生婆对满头大汗的卞淑贞说:“淑贞,恭喜你,生了个胖儿子。”施元德顿时喜笑颜开,在摇曳的烛光下,小宝宝正睡得香甜,滚圆的大脑袋特别招人喜爱。
施耐庵快两个月时,还没有个名字。施元德请来隔壁的一位老秀才,给孩子取名。老秀才进了屋门,见这小孩生得方头大耳,眉清目秀,又翻了翻随身携带的旧书,对施元德说:“我看这孩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好福相啊。起名叫‘彦端’吧!彦者,美士也;端者,正也。这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成为行为端正的才子,有文笔才华,又为人仗义,将来是国家栋梁啊!”听老秀才这一说,施元德夫妇喜悦万分,连忙拿出早准备好的喜钱,十分感谢地把老秀才送出了门。
这个被起名为“彦端”的婴儿,就是后来写出世界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施耐庵。至于为何又更名“耐庵”,那是后话。
施耐庵幼时就聪明异常,三岁背唐诗宋词,四岁画鸡鸭牛羊,五岁认识几百字。爹妈心里喜欢,到了八岁就将他送到白驹场北宝寺私塾读书。
有一次北宝寺的一个老和尚拦住他,说有一谜语要他猜,若是猜不出来就不让上课,老和尚念道:
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
摆起八阵图,要捉飞来将。
八岁的施彦端听老和尚念完,并不作答,只是用手指在地上画了一物作谜底。老和尚见了笑笑,点点头,接着又出一谜:
小小一条龙,须长背又弓。
生前没有血,死后浑身红。
施彦端听了二话没说,又在地上画出一物,揭了谜底。然后昂首阔步走进私塾馆。
原来这两个谜语的谜底分别是“蜘蛛”与“虾子”。
私塾馆教书的老先生,有戒尺一把,对不认真读书的顽童,常常将戒尺朝桌子上一拍,调皮好玩的学生就大声朗读出来,老先生戴着一副老光眼镜,透过老光眼镜,看到施彦端端坐不动,心想,这乃神童似的,怎么今天这么笨拙,连书也不念。老先生喊来施彦端,厉声地问:“施彦端,你为何不念书!”“启禀老师,我已经将课文读熟了。”
老先生说:“既然你已经读熟了,背给我听!”
老先生拿过课本,只见施彦端大声背诵,竟然与课文一字不差,老先生大为吃惊,这学生果然与众不同啊,施彦端此举也令同学们十分羡慕。
施彦端在私塾读了五年书,过目能诵,品学兼优。一天,老先生教学生写作文,题目是《春》,当有的顽童正在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之时,或有的学生正在磨磨蹭蹭、涂涂擦擦之时,施彦端已经完成作文。老先生拿来一看,原来这篇《春》之作文,真是春意盎然,春光明媚,且不说语言隽秀,情真意切,而且立意清新,主旨鲜明,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老先生翻看着施彦端的作文,不由自主地感慨:施彦端,可惜你出生在穷乡僻壤的农家,再聪明将来也不过是一个草泽才子,哪能像那些锦衣玉食的官宦人家,成为国家栋梁,日后光宗耀祖、流芳百世啊!
十二岁那年,有一次,施彦端偶然在邻居家见到王勃的《滕王阁序》,便借回家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这一读不要紧,连晚饭也忘了吃啦!等他一读完,便去私塾找王老先生请教,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问:“先生,王勃的文章为什么写得这样好?”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王老先生捋着胡子笑呵呵地说,“传说,王勃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云南交趾当县令,为了督促儿子更好读书,特地派人到陕西老家把王勃接到住所。王勃走到南昌时,正好碰上他的启蒙老师周先生,周先生爱喝酒,因为贪杯,这工夫已有几分醉意,就糊里糊涂地把王勃带到都督阎伯屿那儿,让王勃为阎都督写了《滕王阁序》的消息就传开了……”说到这,施彦端有点呆了,他无比敬佩少年王勃,于是对王老先生说:“将来,我也要写出《滕王阁序》这样的文章来!”
王老先生听了,满意地说:“有志者事竟成,孩子,好好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