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儿童启蒙读物,流传广泛,家喻户晓。 权威译注 北京师范大学名师周剑之译注。 精美插图 最能融合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插图作品,图文并茂,营造最佳阅读体验。 权威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一个中央级的出版社,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出版社之一,独家出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又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指定和推荐了具体的课外读物书目。从推荐书目可以看出,“课程标准”把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是中外名著的阅读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一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自己的语文能力70%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多读课外书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这是所有人特别是语文能力较好 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又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指定和推荐了具体的课外读物书目。从推荐书目可以看出,“课程标准”把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是中外名著的阅读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一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自己的语文能力70%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多读课外书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这是所有人特别是语文能力较好的人的共同体会。而中外名著则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因为中外名著是人类数千年的文化积累与文明传承,这些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检验的文化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基于以上考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凭借自身教育研究资源,组织了一批学者和专家,包括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语文教育研究者、特级教师等,根据“课程标准”推荐书目,并吸收了一些权威学者最新的青少年阅读研究成果和阅读书目的推荐意见,精心编撰了这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本套丛书经过周到的考量和严格的筛选,最终选定了包含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中国古典名著、历史读物、科普科幻作品等各种类别的必读书目。
本套丛书是专门为广大中小学生倾力打造的经典读物,版本完善,内容准确,体例设置科学实用。丛书中的外国文学名著均为全译本,我们选用了著名翻译家的译本,并编排了大量的由国外绘画大师绘制的精美原版插图,其中大部分插图都是首次在国内图书中呈现。针对中国古典名著、国学类图书,我们邀请了包括蔡义江、张景、马东瑶等在内的众多学者和专家,由他们负责编写和把关,以确保此类图书的权威性与专业性。
丛书通过“导读”“旁批”“要点评析”“考点精选”等栏目,对名著的精髓部分、重点、难点、考点,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与指导,帮助学生有效积累文学知识,掌握阅读方法,借鉴写作技巧,切实提高语文素养。我们还针对其中思想内涵较深的作品,组织原书的著译者和相关学者、专家编写了权威、专业的点评,通过对作品重点篇章、重要段落、内容要点、精彩语句的批注和评析,实现了对作品全面、深入的剖析与解读,使读者能够轻松领悟名著精髓,充分理解名著内涵,真正读懂名著、读活名著。
我们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其阅读品位。希望广大中小学生把本套丛书当成良师益友,与名著同行,在阅读中成长。
李观政
2014年6月于北京
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深宁居士,祖籍河南开封,南宋官员、学者。他博学多才,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有研究,是南宋末年的政治人物和经史学者。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乡里,著书立说,一生著述颇富,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
周剑之,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公开发表专著《宋诗叙事性研究》一部,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导 读
第一章 学习的意义
第二章 知识的花园
第三章 书籍的海洋
第四章 历史的长廊
第五章 勤学的精神
第六章 结 语
附录 三字经全文
第一章 学习的意义
每个孩子来到世间,都是那么天真可爱、纯洁无瑕,就像是一块美丽的宝玉。然而,再美的宝玉,假如没有经过细致的加工,没有经过悉心的打磨,也无法成为精美的玉器。我们之所以要从小学习,就是为了锻炼自己,打磨自己。只有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地学习,我们才会成为有用的人才,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注释】
"性:人天生的性情。
#习:习染,指后天环境的影响。
$苟:如果。
%迁:迁移,改变。
【译文】
每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原本的性情都是善良的。虽然人的天性很相似,但是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因而在行为习惯上有了很大的差别。如果不接受良好的教育,人们善良的本性就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始终如一、专心致志。
【点评】
《三字经》以一个深刻的道理开篇:人与人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之所以会在行为习惯上有差异,是由于后天教育的影响。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发扬我们本性里的“善”,塑造出美好的人格。整部《三字经》所关注的,正是教育的问题。
【典故趣闻】
南橘北枳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思想家、外交家。一次,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侮辱晏子,故意让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着的犯人在他面前经过。犯人经过时,楚王装作不知道,问周围的人说:“这是什么人?他犯了什么过错呢?”旁边的人应和道:“这是齐国人,他偷了别人的东西。”楚王笑着对晏子说:“你看,估计你们齐国人都很擅长偷盗吧。”
晏子坦然自若,从容地回答说:“陛下您知道橘这种植物吧,当它生长在南方时,它就是正常的橘子,味道甜美。而当它在北方长大时,就会变成味道又苦又酸的枳。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南北方水土的不同。同样的道理,我们齐国人在齐国的时候不会偷盗,到了楚国反而学会了偷东西,这恰好说明,有问题的不是齐国人本身,而是您治理的楚国有问题啊!”
楚王听了,顿时无言以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注释】
"孟母:孟子的母亲。
#处:居住。
$机杼(zhù ):织布机上的梭子。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时候的人,住在燕山,所以又被称呼为窦燕山。
&义方:做人应当遵守的规矩和法度,后指良好的家教。
'俱:都。
(惰:懒惰,失职。
【译文】
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良好的成长环境,特别用心挑选居住的地方。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剪断了织布机上的布匹,来告诉孟子半途而废的后果。五代时的窦禹钧教育子女很有方法。在他严格的教育下,五个儿子全都名扬天下。只生养孩子却不用心教育孩子,这是父母的过错。肩负教育的任务却对学生不严格,这是老师的失职。
【点评】
这一段承接开篇总论而来,以孟母和窦禹钧为例,证明良好的教育会为子女带来好的影响,并将教育视为父母、老师至关重要的职责,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