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遗忘——《鲁迅杂文精选》导读
文/邓冠群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唐弢《琐忆》
这是一段堪称经典的描摹鲁迅先生肖像的文字,相由心生,先生的确如此:睿智而倔强,孤独而犀利。
五四时期,以创作实绩显示了新文学的强大生命力,并为之奠定基础的正是先生。“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先生原名周树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他的祖父因科场作弊案身受囹圄,此后父亲一病不起直到病逝,作为长子年仅15岁的鲁迅遭受经济上、心灵上的重创和打击。在这个败落过程中,前倨后恭的世人毁灭了这颗幼小心灵对人生童话式的解读,让他饱尝那个礼治之国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鲁迅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熏陶,父亲的故去、家族的败落并没有让鲁迅在这些文化汲养中找到医方和答案,进而去南京求学又考取官费到日本留学,在此期间他广泛地接触西方文化,在经历了社会、思想、文化巨大变迁以后,先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日本仙台学医时的“幻灯片”事件正是改变鲁迅人生轨迹的契机,“弃医从文”,改变国民精神,医治“看客”的灵魂才是第一要事,而这把手术刀正是文艺。
先生的杂文却是这把手术刀的刀锋。在先生的一生中,特别是思想最成熟的后期,他把大部分心血倾注在杂文创作上,其实无论在先生生前还是直到今天,对先生杂文的嘲讽和否定就从未停止过,也有无数人无数次宣布,鲁迅先生连同他的杂文在这个“小时代”里已经过时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先生的杂文始终为一切关心与思考社会、历史、思想、文化、人生、人性等问题的中国人所钟爱。鲁迅的杂文仍对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有着活生生的影响,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受和启示,常读常新。
先生的杂文也绝非包治百病的救世灵丹,他是和我们一同的寻路人,在钱玄同邀请先生“出山”那段著名的谈话中,有一则众所周知的“铁屋子”的譬喻,叫醒熟睡着的人们却发现无路可以走是不是残忍的呢?“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娜拉走后怎样》)先生是先觉者也是先锋,在那个时代他已感受到痛苦和绝望,却仍在爝火以代光明,寻求更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给后代。
……
诚然,读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鲁迅杂文精选》就在这里,你读出了那个时代文字论战的刀光剑影,还是读出了人生感悟,或是读出了哲学意蕴,抑或嬉笑怒骂和谋篇布局,都是你的收获。每个人读书都像盲人摸象,我们的阅读满足了我们的心理预期,搭建了我们的精神家园。读鲁迅的文章无外乎是一种直面人类生存状态的过程,这也契合我们渴望成长过程中孤独而高傲的心境。
☆让经典名著融入孩子们的生活——“新悦读之旅”丛书以高品质、低定价的特色,让更多的孩子买得起、读得上质优价廉的世界文学名著,特别携手新阅读研究所隆重推出“新悦读之旅”经典名著丛书,希望以更精准的内容、更专业的指导,更科学地帮助青少年走进经典名著,让经典名著能够融入孩子们的生活。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号豫山,后改名为周树人,号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他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
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P10)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P14)
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P17)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P17-18)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P20)
瓦砾场上还不足悲,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是可悲的。我们要革新的破坏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P22)
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P32)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P36)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P43)
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P46)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P55)
倘若一定要问我青年应当向怎样的目标,那么,我只可以说出我为别人设计的话,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可是还得附加几句话以免误解,就是: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P56-57)
月球只一面对着太阳,那一面我们永远不得见。歌颂中国文明的也惟以光明的示人,隐匿了黑的一面。(P66-67)
幻想飞得太高,堕在现实上的时候,伤就格外沉重了;力气用得太骤,歇下来的时候,身体就难于动弹了。(P69)
苍蝇们失掉了垃圾堆,自不免嗡嗡地叫。(P72)
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P78)
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P79)
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P95)
蜜蜂的刺,一用即丧失了它自己的生命;犬儒的刺,一用则苟延了他自己的生命。他们就是如此不同。(P102)
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则是盗贼。(P103)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P105)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P108)
笑里可以有刀,自称酷爱和平的人民,也会有杀人不见血的武器,那就是造谣言。(P153)
“白描”却并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P158)
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灯前,常常显得两样。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不知不觉的自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条条地裹在这无边际的黑絮似的大块里。(P177)
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P299)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P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