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要起一个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培养大批产业发展所需耍的高技能、高技术、应用型的一线人才。
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协助企业解决问题和提高竞争力,同时对国家直接作出贡献。能够做到这点,学院自然受国家和社会重视;家长也有信心,知道孩子绝对没有就业问题,因为我们的毕业生是企业非常需要的。
我明确地告诉我的学生,你们高考或许没有考好,但是,就像人有左右手一样,左手看上去你是“差生”,右手看来你却是国家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落脚点还是人才。
培养健康的人格,首先要了解学生,其次要热爱你的学生。你不了解他,你怎么能热爱他?你不热爱他,你又怎么能激励他?
高职教育的优势在于设置专业很灵活,可以调整专业方向,也可以上新专业,更加强调“需求度”。这几年高职的就业超过了本科,很重要的一点是,高职专业的调整符合社会的需求。
我们过去追求学生样样都行,结果是什么都不行。我们是补短教育,不是扬长教育,学生学习不好的课程用的精力和时间最多。只有把补短教育搞成扬长教育,才会出人才,才会出拔尖的人才。
《高职的前程》一书中,24所高职示范校、骨干校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掌门人,阐述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就、经验和愿景。
《高职的前程》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为了完成这本书,黄达人用了半年时间,走访了国内21所著名高校,对24位校长和书记进行了访谈,记录下这些中国教育精英深刻的思想和理念,展示了高校领导者生动的个性和风采,相信这本书一定会给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人以启迪。
黄达人:展望高职的前程(代前言)
俞仲文:高职要高举技术大旗
劳汉生: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明天
撒承贤: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观念
丁金昌:学生要有实力获得核心岗位
苏志刚:关键是要有准确定位
董刚:真正的育人是文化育人
李大卫:坚持国际化的办学特色
马军:定位关乎生命力
魏崴:高认知 高技能高素养
曹勇安:引导学生学会做梦和圆梦
陈建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徐建明:带着激情和梦想学习
徐建平:高职有为才有位
赵居礼:变“补短教育”为“扬长教育”
单强:学生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
戴勇:创建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
叶鉴铭:企业在水里,我们在岸上
王毅:干别人干不了的事情
刘洪一:文化引领技能型人才培养
阎红:营造育人的能量场
司徒渝:灵魂和生命力在于创新
李时雨: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程
陈建新:把学生培养成精品
陈智:教育的本质是人文过程
林靖东:让创新成为习惯
后记
我们不光是给学生教句号,也要教省略号和问号——省略号是让学生自己去补充材料,而问号是让他们自己去查找答案。
不是所有人的命运都决定在起跑线上的。刘翔起跑慢,但是后程加速,一样得冠军。
我明确地告诉我的学生,你们高考或许没有考好,但是,就像人有左右手一样,左手看上去你是“差生”,右手看来你却是国家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落脚点还是人才。
培养健康的人格,首先要了解学生,其次要热爱你的学生。你不了解他,你怎么能热爱他?你不热爱他,你又怎么能激励他?
我们把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在五个方面:实用的理论、精湛的技能、创新的思维、良好的人格、健康的体魄。
一个孩子的成功就是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孩子的失败就是一个家庭的痛苦。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组建创业型的团队,这是我们每一个职教人的责任,是我们的职教原则。
高职教育的优势在于设置专业很灵活,可以调整专业方向,也可以上新专业,更加强调“需求度”。这几年高职的就业超过了本科,很重要的一点是,高职专业的调整符合社会的需求。
我们过去追求学生样样都行,结果是什么都不行。我们是“补短教育”,不是“扬长教育”,学生学习不好的课程用得精力和时间最多。你现在把“补短教育”搞成“扬长教育”,才会出人才,才会出拔尖的人才。
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上学是学生自己掏钱来上,就业不包分配,因此,学生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我们提出要建设志愿者之校,是现阶段大学文化建设的具体抓手,全校上下从领导到老师、学生、保安、厨师,都有许多人争做志愿者。
我们所有政策都以教学为中心,向教学倾斜,因为没有学生,这个学校不可能成立;有了学生,没有老师,这个学校也不成立。
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协助企业解决问题和提高竞争力,同时对国家直接作出贡献。能够做到这点,学院自然受国家和社会重视;家长也有信心,知道孩子绝对没有就业问题,因为我们的毕业生是企业非常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