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语言途中的教育:语言论教育论纲》适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决策者、高校领导参阅,也适合教育行政、教育经济、教育管理等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学生等阅读。语言是人存在与发展的一种根本方式,它以沟通、交流、表达等方式关联人的思想、感情和灵魂,开显人的生命、自由和本质,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直接现实。
以此为基础,《在通往语言途中的教育:语言论教育论纲》提出了语言在教育中要完成的使命。在本体论层面,论证了教育作为一种语言存在的观点;在知识论层面,指明了教育的历史形态演变是随着语言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的观点;在价值论层面,论述了语言对自我发展在教育中的价值,以及语言对教育中人的素质发展的价值;在实践论层面,论述了语言对教育活动、教育研究和教育内容产生的变革,并考察了教育中作为主体的儿童的语言权问题。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在通往语言途中的教育:语言论教育论纲》从语言的教育学理解出发进行了一番“教育”考察。作者对教育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既展现了作者做学问的严肃态度,又显示了作者的问题探究意识和批判眼光。
人总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人某个方面的凸显带给教育的往往是理论视域的重大拓展,人性、主体、生命、身体等在教育中的涌现莫不如是。语言作为人之为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对人之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人之本性的构成,决定了教育不能对语言视而不见,教育必须面对语言。
谢延龙,1973年生,河南南阳人,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师从帅相志教授,博士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师从著名教育家王逢贤教授。现供职于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在《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理论与实践》、《全球教育展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3部。
其一,教育研究的自然主义。在实证主义教育研究观看来,教育过程可以完全等同于自然过程,即把教育过程视为客观的自然秩序一般,教育世界不过是自然物质世界的继续。按照自然主义的观点,普遍规律统治了世界,僦界本质上是有秩序和规则的,是人类理性可以完全达到的,即自然主义的观点在方法论上坚持规律性的寻求,这种规律性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和有效的。由于在基本的逻辑特征上教育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相同的,确证而又普遍的规律就成为两者最终的共同关怀。于是,教育研究也就是对教育现象进行抽离式的寻找规律的研究,而且这种规律性的探求是以自然科学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和裁定的。自然主义还把教育研究视作自然科学研究的“克隆”,对教育现象进行“原子论”式的剥离,以教育量变中可以确定的部分为依据,剔除教育中那些模糊性的方面,从而把教育现象还原成量的、数字的世界,从而获得简单的和经济的所谓科学的教育理论。
其二,教育研究的客观主义。实证主义教育研究的客观主义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确认教育对象的客观性,即教育研究现象是独立于对其的认识论框架的,当然,这里的教育现象的客观性存在,并不是由教育现象本身的性质来保障的,而是由研究方法来确保的。=是确认教育研究是价值中立的,教育研究是要绝对排斥个人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因为教育研究客观主义认为,一旦研究者的个人价值或其他价值性的因素闯入教育研究,就会破坏教育研究的客观性和权威性。由此可以看出,客观主义所追求的,就是要求教育研究做到事实与价值的分离,或者说是描述的和规范的陈述之间进行逻辑的分离,认为教育研究活动是必须与“应当如何”或“事物价值如何”相分离,一切伦理的、道德的、私人的、文化的与社会的因素都应当排除在外,教育研究就是一种中立的运行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