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之诗意·结构随想:R.施特劳斯七部交响诗之结构艺术 》R·施特劳斯的早期创作是在父亲的倡导下崇尚门德尔松的风格和勃拉姆斯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交响诗是音乐与文学、诗歌、传说故事、甚至哲学思想的有机结合,然而文学、诗歌、故事等则植根于一定区域的民族文化当中。所以,交响诗这一体裁也伴随着民族主义音乐的兴起而逐渐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文、背景和思想。本书既对施特劳斯的交响诗的结构艺术进行分析。
《乐之诗意·结构随想:R.施特劳斯七部交响诗之结构艺术 》是在杨儒怀先生指导下,其大胆取材于施特劳斯的七部交响诗,可谓宏大之篇。
施特劳斯交响诗的这些总体的特点在具体技术方面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庞大而辉煌的管弦乐色彩,乐队表现幅度的进一步夸张及对管弦乐队编制的超长和自由处理。二、在织体和配器方面已具 20 世纪的某些特征,如高度细致而复杂的复调化织体,充分挖掘和发挥管弦乐队中所有乐器可能的表现力,以此来扩张乐队的表现功能、乐队声部的进一步细分等。
三、在作品曲式结构方面的自由复杂性,结构之间的进一步融合与相似,不同结构之间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
四、在和声与调性方面虽然继续延用德奥浪漫主义传统,但他已和瓦格纳一样,把传统的古典调性拉向了 20 世纪的边缘。频繁的调性转换。调关系的进一步扩展,对不协和和弦的进一步独立使用,以及横向声部的高度半音化等。以上这些基本特点将在后面的具体分析中得以印证和说明。 施特劳斯交响诗的这些总体的特点在具体技术方面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庞大而辉煌的管弦乐色彩,乐队表现幅度的进一步夸张及对管弦乐队编制的超长和自由处理。二、在织体和配器方面已具20世纪的某些特征,如高度细致而复杂的复调化织体,充分挖掘和发挥管弦乐队中所有乐器可能的表现力,以此来扩张乐队的表现功能、乐队声部的进一步细分等。
三、在作品曲式结构方面的自由复杂性,结构之间的进一步融合与相似,不同结构之间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
四、在和声与调性方面虽然继续延用德奥浪漫主义传统,但他已和瓦格纳一样,把传统的古典调性拉向了20世纪的边缘。频繁的调性转换。调关系的进一步扩展,对不协和和弦的进一步独立使用,以及横向声部的高度半音化等。以上这些基本特点将在后面的具体分析中得以印证和说明。
雷兴明,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博士和硕士长期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与研究,曾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以及天津音乐学院(担任作曲系副主任)等专业音乐院校。2005年由国家公派作为访问学者赴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一年,师从世界著名音乐理论家、教育家V.哈洛波娃(Valentina Kholopova)学习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乐之诗意·结构随想:R.施特劳斯七部交响诗之结构艺术 》
引 言
第一章 交响诗的发展及 R. 施特劳斯的交响诗
一、强调对故事情节的细致描绘
二、固定意义的主题与动机的贯穿
三、追求接近于生活中真实音响的自然主义描模
四、创作题材的宽泛性及作品内容的多样性
五、充满着悲剧色彩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精神实质是
贯穿在其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第二章 七部交响诗的结构技术
一、 《唐璜》DonJuanOp.20
(一)创作背景与情节简况
(二)结构特点与归属
(三)内部结构分析
(四)结构关系与结构意义
二、 《麦克白》MacbethOp.23
(一)创作背景与情节简况
(二)结构特点与归属
(三)内部结构分析与曲式结构的变异性
(四)有关重要的情节内容与曲式结构的关系
三、 《死与净化》TodundVerklarungOp.24
(一)创作背景与情节简况
(二)结构特点与归属
(三)内部结构分析与曲式结构的变异性
(四)有关重要的情节内容与曲式结构的关系
四、 《狄尔埃伦斯皮格尔恶作剧》
TillEulenspiegelsLustigeStreicheOp.28
(一)创作背景与情节简况
(二)结构特点与归属
(三)内部结构分析与曲式结构的变异性
(四)有关重要的情节内容与曲式结构的关系
五、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SprachZarathustraOp.30
(一)创作背景与内容概况
(二)结构方案及其结构因素
(三)调式、调性布局及其对全曲的结构作用
(四)总结
六、 《唐吉诃德》 DonQuixoteOp.35
(一)创作背景与故事情节简况
(二)整体结构布局
(三)内部结构探讨
(四)总结
七、 《英雄生涯》EinHeldenlebenOp.40
(一)创作背景与内容简介
(二)整体结构布局
(三)内部结构与材料分析
第三章 总论与结束语
一、七部交响诗的整体结构构思
二、调性、和声的结构因素
三、结构内部的音乐语言陈述形式
四、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的结构因素
五、曲式部分之间的结构规模以及重复、再现、对比因素
六、情节表现对于曲式结构的作用与影响
七、基本主题旋律与主要动机的结构作用
八、织体特点及其结构意义
九、结束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