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与浑沌:美的光辉——柏拉图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定 价:32 元
- 作者:周江
- 出版时间:2014/9/20
- ISBN:9787513030366
- 出 版 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B502.232
- 页码:29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有序与浑沌·美的光辉:柏拉图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为作者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作者选择中西美学思想史上的两位代表人物(庄子、柏拉图)的相关思想为研究对象,鉴于柏拉图的“理式”和“灵魂”表现出的秩序性,以及庄子的“道”和“心”表现出的浑沌性,作者基于“有序”与“浑沌”一对范畴的对比,展开柏拉图与庄子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揭示二者在美本体、审美心理、审美境界等方面的异同。
《有序与浑沌·美的光辉:柏拉图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的主要特色是:展示东西方对美好事物的不同理解,开拓新的视野。
论文认为柏拉图和庄子美学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差异,都基于它们在美学精神方面的基本差异。柏拉图美学的基本精神是表现为有序的理性精神,庄子美学的基本精神是表现为浑沌的天性精神。在本体层面上,基于基本美学精神的差异,柏拉图的“理式世界”凸显着区别于感性现象世界的理性属性,并作为世界理性化、秩序化的成果,展现出一种价值等级秩序,它是现象世界及其秩序的根源。而“美本身”作为理式也凸显出区别于感性之美的理性属性,它是所有美的事物的本原,所有美的事物因分有它而统一于它的麾下,形成有序体系。而庄子的“道”则是天地万物的自然本真,表现为区别于人为活动的浑沌无为。而“天地大美”则涤除人为活动、回归浑沌自然,是一种自然天性之美。
周江,1980年生,陕西蓝田人,副教授,贵州省美学学会副秘书长。2007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获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获博士学位。先后发表《仰望神性之美:柏拉图审美理论的基本精神》《光明的缔造:苗族审美起源考》等论文十余篇;获省部级课题3项,厅级课题1项;现主要从事中西美学比较研究以及民族审美文化研究。
《有序与浑沌·美的光辉:柏拉图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摘 要
ABSTRACT
导 言
1 本体之美
1.1 有序之美
1.1.1 柏拉图哲学中"有序"观念的来源
1.1.2 作为秩序之本的理式世界
1.1.3 理性秩序之美
1.1.4 张力中的秩序之美
1.2 浑沌之美
1.2.1 庄子哲学中的"浑沌"
1.2.2 浑沌的"道"
1.2.3 天性浑沌之美
1.2.4 大序中的浑沌之美
1.3 比较性评述
2 人世之美
2.1 治国之正义之美
2.1.1 正义的秩序性
2.1.2 正义之美
2.1.3 正义之美的终极指向
2.2 治世之"至德"之美
2.2.1 "不知仁义"的浑沌性
2.2.2 "至德"之美
2.2.3 至德之美的终极指向
3 美的心灵逻辑
3.1 心灵逻辑的原点
3.1.1 作为美的原点的身体
3.1.2 作为美的原点的"天"
3.2 心灵逻辑的过程
3.2.1 有序的理知灵魂
3.2.2 浑沌的虚静之心
3.3 心灵逻辑的实现
3.3.1 理性的灵光
3.3.2 天性之光
4 美的心灵之境
4.1 美的心灵体验
4.1.1 神性的迷狂
4.1.2 天性的恬淡
4.2 光中之境
4.2.1 理知超越之境
4.2.2 浑沌自由之境
4.3 终极之光的澄明
4.3.1 光作为开显的力量
4.3.2 美在光中显现
5.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仰望神性之美:柏拉图审美理论的基本精神
秩序之美--柏拉图"正义"概念的美学阐释
"风俗美"阐释--以柏拉图和荀子为例的两种美学传统比较
对柏拉图"回忆的迷狂"说的美学阐释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以和谐心灵为基础的学习心理理论
柏拉图课程设置思想中的美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