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爸爸!——初为人父》是本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作品,内涵70多幅线条勾勒出的趣味插图。作者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主编,妻子是位服装设计师,在他三十而立的时候意外得知妻子怀孕,面对未来家庭的责任、孩子取名的各执一词、陪妻子练习呼吸、各种顾虑得选择医院、分娩前的各种恐惧、陪伴妻子分娩等等用温暖的文字坦白了一个外表坚强的准爸爸 内心的忧虑多思。在孩子出生后突然有“失去依靠”的冷落感、第一次和孩子温存的奇妙感受,经历孩子的各种小毛小病、自己种种小闪失,面对双方父母的插足、和孩子过日子的脏乱问题,自虑孩子落后于同龄人、独生子的利弊等等,直至孩子两岁,顺其自然妻子又怀上了第二胎,一个新爸爸逐渐适应成长为不折不扣的暖爸,作者以其令人折服的幽默分享他的思想、他的感情和他的茫然,剖白带娃的怂事和自家的私房事,同时睿智地总结自己的育儿经验、与妻相处之道,蕴含深刻的教育哲理,让更多的爸爸们获益,风趣的语言令人发笑、契合的心理让人感同身受。它不是一本医学学术型的书,而是兼具文学和社会教育功能的图书。
怎样做父亲,这个问题在宝宝到来前恐怕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德国作家凯斯特•施伦茨自诩超级“奶爸”,他将自己初为人父的迷茫、喜悦,以及和妻子(孕妈)的相处、和宝宝共同成长的经历写成了一本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育儿手记,读来温暖且妙趣丛生。?温暖、幽默、生动的文字?一位德国爸爸炙热的真爱?一本有温度的爸爸手记?附有大量漫画家精心勾勒的趣味插图
作者凯斯特•施伦茨(Kester Schlenz):德国都市白领,大学研读语言学和心理学。曾在德国最受欢迎的女性时尚杂志《布里吉特》(Brigitte)负责文化和娱乐部15年,现在德国知名杂志《明星》(Stern)文化部做主编。已婚,育有两子。著有《肥肚子,怎么办?》《放轻松儿,爸爸!》十余部为人父的作品,其作品以其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和恰如其分的内心刻画而广受读者喜爱。译者赵蓉恒: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著名翻译家。编著过《德语高级教程》。向国外译介了中篇小说《十八岁进行曲》、《如歌的行板》、茨威格的《富贵梦》和《变形的陶醉》、卡夫卡的《城堡》以及海涅的散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作品提要》《外国长篇小说名著赏析》等书撰写条目。德特勒夫•克尔斯腾(Detlef Kersten),知名插画师,学生杂志《相遇》的主编,并负责杂志《寓教于乐》的设计。师承德国顶尖画师尤尔根• 施波恩(Jürgen Spohn),出版过大量的卡通插图、漫画故事书、童书等,如国内引进出版的《孩子们最想知道什么》系列图书、《钻石为什么亮晶晶的?》 等。
一、“一个小小的蓝圈” ——妊娠测试及其后果
二、“我现在必须严肃起来吗?”——头几个月
三、“博克希尔德、贝尔托德、巴尔特”——关于起名字的讨论
四、“(没)有第三者” ——孕期及分娩后的性生活
五、“电视明星”——超声波、胎儿骚动和一种误解
六、“主要是健康就行”——产前的各种惧怕心理
七、“训练呼吸”——准爸爸在孕期培训班上像个白痴
八、“在家?在救护车上?还是在高科技医院?”——最后的决定
九、“我老婆就要爆炸了”——分娩前的最后几周
十、“大肉虫子”——分娩
十一、“失去了依靠” ——回家后的头几天
十二、“风趣?庸俗?骄傲?” ——出生启事
十三、“恐怖的医院” ——儿童医院一瞥
十四、“温存的魔力” ——身体的接触和最初的进步
十五、“我们家是不会有这种事的” ——小闪失和最初的疾病
十六、“这家伙按说该会走路了!” ——有关生长曲线的恐惧
十七、“有时我简直急傻了” ——犯横撒气和担忧害怕
十八、“我们从前可完全不是这样干的!”——家庭:劝告和要求
十九、“符合孩子需要的家总是脏兮兮、乱糟糟的”——和孩子们一起过日子
二十、“你现在心里只惦记着孩子”——父亲和妒忌
二十一、“我们会变成小市民吗?” ——交际圈的变化和业余生活
二十二、“我的孩子和我心里的那个孩子” ——忆往昔岁月
二十三、“住旅馆的惨败” ——带着孩子度假
二十四、“这孩子将来应当有点出息” ——爱和成绩压力之间的关怀和照顾
二十五、“保尔喜欢玩汽车,宝腊喜欢玩娃娃” ——怎样教育女孩和男孩
二十六、“又怀上了” ——第二个孩子
附 录:“我丈夫怎样做父亲” ——吉莎撰写的、从她的视角看问题的一章
小不点儿身上有一种魔力
满六个星期时,亨利送给我一份厚礼:他第一次冲着我咧嘴笑起来了!我当即高兴得手舞足蹈、忘乎所以。他这种无牙的傻笑,着实把我完全俘虏了过去!这是孩子第一次对我作出明确的反应,我把它解释为:“你好,爸爸,我喜欢你。”不久之后,当吉莎或我俯身看他、和他说话或者在他眼前摆弄一些彩色玩具时,他就越来越多地以冲着我们微笑作为回报。对他这种歪着嘴的憨笑,我们两个都看得上了瘾。又过了一些日子,当我们胳肢他时,他便开始咯咯地笑出声来,每次给他换尿布和裹被子,都渐渐地变成了一件妙趣横生的游戏。当他被胳肢到一定程度时,就给我们来一阵特别放肆的哈哈大笑,但这种精彩表演我们不是每次都能“导演”出来的。由于孩子一般要到满五个月后才开始认生,亨利在头几个月里几乎送给我们所有的朋友都是一个可爱的微笑。这个小东西特别喜欢的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第二就是所有的奶奶和阿姨了。直到今天他还最乐意同我们的女友玛丽昂和露特表示亲昵。只是对那些长着深色头发的大个子男人他起初有点害怕。也许是因为他爸爸是个瘦干儿狼,所以他对大块头很不习惯吧。就是那些非常讨厌小孩儿的人,在亨利那可爱的模样面前也只能缴械投降。有一次,我的好友马尔克简直就是勉为其难、愁眉苦脸地(他嘟囔着:“但愿他别咬我一口!”)抱了亨利一阵,可是小家伙还是照样冲着他傻笑了半天,这就完全解除了马尔克的武装,终于——令我极为惊奇——突然亲了一下孩子那胖嘟嘟的小脸蛋!是啊,我说过了:小不点儿身上有一种魔力。当然,有一些人在这种魔力作用下是刀枪不入的。这一点我有过亲身体会:有一次我抱着亨利乘坐城铁去某个地方,路上时间很长,亨利对着坐在我们对面的那个男人使出了浑身解数:他冲着他微笑、发出咯咯的声音、伸出手去够他,又带着满脸央求的神情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但是那位榆木疙瘩老兄对此完全无动于衷,眼睛一个劲儿瞅着车窗外面,脸上表情木然。也许,我得使出狠劲猛踢这个傻大哥的小腿骨,才能促使他作出一星半点儿反应吧?
同差不多所有的孩子一样,亨利起初总是很不愿意让我们晚上哄他睡觉。根据不少人出的主意,我们通过每天做的一套固定的“睡觉程序”使他逐渐养成习惯,这便是:换尿布、将灯光拧暗、穿上睡衣、给他奶嘴儿、打开玩具钟。孩子都喜欢整套的程式,这给他们安全感和判断依据。但是虽然这样做了,第一年内我们仍然老是必须在他的床边坐相当长时间他才能睡着。要是过早站起来,他立马就嚷嚷开了。即使是最最轻手轻脚的偷偷溜走也不行,亨利的感觉极灵敏,什么也瞒不过这小东西。
但我逐渐发现用唱歌哄孩子入睡是个很好的方法。不过由于我对诸如“睡吧,孩子,睡吧”那一类摇篮曲毫无兴趣,便坐在他床旁哼迪伦的歌曲、克里登斯清水复兴合唱团的歌谣(如《只要我能看到光明》就很适合孩子听)以及其他摇滚乐曲。每次我一开始低声哼唱,他立刻就不作声了。如果我过早地停下来,他马上就扭过头向我投来责备的目光。于是我又赶紧接着往下唱。很久之后我才发现:每逢这种情况出现,吉莎都在楼下起居室里笑破了肚皮。可惜我未能注意做到让亨利熟悉一首固定的歌曲,就是说每天晚上都一定要唱某一首曲子。当时我觉得这样做太腻味了。但是听一些朋友说孩子很快就能学会“他自己的那首歌”,以后可以轻松地、毫无问题地联想起来。也许我该每天都唱唱扎帕的《博比•布朗》吧。这首歌当时他好像特别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