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中等编著的《皇家亚洲文会北华支会会刊》是19世纪亚洲文会在上海创办的汉学杂志,以调查、研究中国及其周围国家现状与历史为宗旨。该会刊自1858年出版第一期,至1948年停刊,历时近百年,共出版75卷计109册,主要以调查和研究中国为主,间及朝鲜、日本、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俄国等邻近国家,所刊之文章涉及汉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包括动植物及矿产资源调查、水文气候分析、地理物产调研、政治经济评述、风土人情介绍、时局动态跟踪、艺术宗教以及历史文化研究等等,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半期具有重要影响的汉学杂志。
此次影印出版的《会刊》共35册,其中第1册为导论索引附录卷,供读者参阅检索,其余34册为原刊的影印件,完整地再现了这批卷帙庞大的近代珍贵西文文献。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第六册
第七册
第八册
第九册
第十册
第十一册
第十二册
第十三册
第十四册
第十五册
第十六册
第十七册
第十八册
第十九册
第二十册
第二十一册
第二十二册
第二十三册
第二十四册
第二十五册
第二十六册
第二十七册
第二十八册
第二十九册
第三十册
第三十一册
第三十二册
第三十三册
第三十四册
第三十五册
一、编纂者
出版会刊是亚洲文会的活动目标之一,也被视为其心脏,所以亚洲文会理事会十分重视会刊之编纂工作,设有专门的编辑委员会。
1909年前.会刊没有留下具体的编纂者之姓名。“会务记录”显示,编辑委员会成员主要由会长、副会长、秘书及理事会其他成员组成。尽管曾任亚洲文会图书管理员的高第(H.C。rdier)后来回忆“亚洲文会的很多会长都是学者”,理应参与编辑工作,但是从会长的任职时间及个人履历可以看出,多数不具备参与编辑会刊的条件。如巴夏礼(SirHarrySrrlithP(1rkes),身为驻华公使,动辄到日本、香港出访,常常缺席例会。不可能参与编辑;而汉壁礼(rHanbury)、福勃士(F.B.Forbes)身为商人,生意已使得他们很早就放弃了汉学研究,恐难胜任会刊之编纂工作。古德温(C.W.仁;oodwin)在埃及学、希腊学和盎格鲁撒克逊学方面颇有声望,但在上海,他的学问及学术地位罕为人知,不可能参与汉学期刊之编辑。⑴因此,会刊之编辑当是长期服务于亚洲文会、且具有汉学研究背景之人士。查阅工858一1909年历年理事会成员名单,可大体推断出1858一工908年间会刊的几个实际编纂者。
裨治文:首位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亚洲文会首任会长。工859年3月他提出会刊要“涉猎各项主题”的编纂方略,说明他当属早期的主要编纂者。
伟烈亚力:亚洲文会创建者之一,著名汉学家,先后任该会秘书、副会长、理事。根据曾与他共事的亚洲文会理事会成员高第的回忆,“伟烈亚力是早期会刊的真正编辑”l”。
艾约瑟:亚洲文会创建者之一,汉学家,自1857年开始直至工905年去世,艾约瑟一直都活跃在亚洲文会,先后任秘书、副会长、理事。会务记录显示,秘书负责宣读会议讨论的稿件及来稿的接受,所以,艾约瑟当参与实际的编辑工作。
金斯密:1864年加入亚洲文会,先后任次理事、副会长、会长、财务、博物馆馆长等职。191O年,亚洲文会秘书福开森在纪念金斯密的贡献时提出“他是会刊的编辑”(”。
夏德:1877年加入亚洲文会,工883一工887年任副会长、会长。作为一名著名的东方学家,夏德在亚洲文会会刊上还参与了关于中亚史地问题的论战,并曾经向公众呼吁供稿。
自工9工0年始,每卷会刊目录前均注明本卷会刊之编辑姓名,此后会刊的编辑者依次为:福开森(J.C.FeglISOFI)、莫安仁(EvanMorgan)、库寿龄(SamtlClCOuling)、苏阿德(A。de.C.Sowerby)、益乐(EssonM.Gale)、伊博恩(BernardE.Read)。
1932年,莫安仁在亚洲文会年会上赞扬历届会刊编辑,称他们“多为饱学之士”c”,此话不虚。裨治文、伟烈亚力、艾约瑟、金斯密、夏德都是工9世纪中后期的著名汉学家。191O年后的六位编辑,也都称得上是博学之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