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领导当然应当关注质量,应当领导质量管理,为此也就应当掌握一些质量和质量管理知识。本书一改现有质量培训教材的内容和形式,紧紧结合企业领导实际工作的需要,阐述了企业领导应当树立的质量观念、应当知道的质量管理知识、应当做的质量工作以及应当了解的质量管理方法。作者将自己30年来从事质量管理和质量理论研究的心的和体会融入书中,站在企业领导的角度来她那轮质量和质量管理问题,内容新颖而适用,语言简洁而生动,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管是企业老总,还是厂长经历,甚至是质量管理人员,都定都能够从中大获教育。
这是一本适合推荐给企业领导看的质量提升书籍,精炼而有效。160页,不到10万字,但是从理念、知识、工作、方法等方面构筑出一个了一个企业应该具备的质量素质和质量理念。书中没有说教,没有灌输,有的只是一个质量工作者几十年来对质量的融会贯通。同时也没有过于晦涩的知识,取而代之的是企业领导应该了解的内容。
概念篇
1 质量就是赚钱
1.1 质量是什么
1.2 质量是一个经济问题
1.3 用质量去赚钱
1.4 质量是一个战略问题
2. 质量由顾客说了算
2.1 顾客需要的不是产品
2.2 顾客心目中的质量
2.3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4 把我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3. 以诚信为根基
3.1 质量的风险特征
3.2 用诚信降低质量风险
3.3 企业的质量保证
3.4 企业的质量信誉
4 把质量当作信仰
4.1 质量赚钱有前提
4.2 把质量当作信仰
4.3 增强质量意识
4.4 简直“质量第一”
4.5 质量第一与安全第一
5 承担起质量责任
5.1 责任和责任心
5.2 企业的社会责任
5.3 质量责任的约束力
5.4 把压力变为动力
知识篇
6 质量法律知识
6.1 质量的法律性质
6.2 最基本的质量法律知识
7 质量成本知识
7.1 质量经济分析
7.2 最佳质量水平
7.3 质量成本知识
7.4 预防的经济效用
8 TQM的指导思想
8.1 全面质量管理
8.2 系统思想
8.3 预防思想
8.4 法治思想
9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
9.1 ISO 9000的来龙去脉
9.2 ISO 9000怎样提出问题
9.3 质量管理体系是什么东西
9.4 如何使用ISO 9000
10 认证、审核和评审知识
10.1 认证审核
10.2 内部审核
10.3 管理评审
工作篇
11 把握质量方向
11.1 制定质量战略
11.2 制定质量方针
11.3 制定质量目标
12 分配质量职能
12.1 做好自己的工作
12.2 选好管理者代表
12.3 落实质量职责
13 掌控资源供给
13.1 掌控人力资源
13.2 掌控财务资源
14 创造良好环境
14.1 培育良好的质量风气
14.2 吸引全员参与
14.3 加强内部沟通
15 促进持续改进
15.1 监视和监管
15.2 控制不合格
15.3 创造持续改进的环境条件
方法篇
16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16.1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16.2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的普适性
17 过程方法
17.1 首先要理解过程
17.2 过程方法
17.3 过程方法的运用
18 PDCA循环方法
18.1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18.2 PDCA循环的特点
19 TOC方法
19.1 TOC 的基本理论
19.2 TOC思维方法
19.3 TOC方法的五个步骤
19.4 TOC方法的运用
20 价值工程法
20.1 质量过剩与质量不足
20.2 价值、功能与成本
20.3 价值工程的特点
20.4 价值工程法的七个步骤
20.5 如何运用价值工程法
20.6 价值工程的质量风险
参考文献
后记
三、预防思想
虽然全面质量管理引进已经30多年了,但不少企业依然还把质量管理等同于检验。质量出了问题,就考核检验人员,或者就增加检验频次或检验频率。许多工厂的QC部,实际上是检验科。QC是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的缩写。按ISO9000给出的定义,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检验当然是质量控制的一种,但绝不是全部。质量控制涉及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开始,到包括采购、生产、检验、销售、售后服务等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把QC等同于检验,反映了企业的质量管理还停留在检验把关阶段。
仅靠检验把关,虽然可以把不合格的产品拦住,但不合格品已经生产出来了,或者要返工返修,或者只有报废,浪费也就在所难免。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就是为了改变检验把关为主的这种不足和缺陷。事实上,ISO9000就体现了这样的原则。
什么叫预防?预防就是“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那就是说,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失误和错误。
不管是企业领导还是员工,都是人不是神。人有失足,马有漏蹄。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可能犯错误,走弯路,产生失误。错误、弯路、失误其实就是不合格。能不能把事情做好,能不能使工作达到预期目标,能不能使工作或活动有效和有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防止或减少不合格,也就是预防。
要预防为主,对企业领导来说,关键在于思想上要重视。做任何事,更不要说质量工作了,都要先有一个思想准备,不能“做起来再说”。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开展任何工作之前,都要按规定先做好准备。如果连基本的生产条件都不具备,员工也没有基本的培训,就匆匆忙忙投入生产,难免不出大问题。
要预防为主,还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生产经营的各个过程进行控制,特别是要对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进行控制,确保符合规定要求,处于受控姿态,防止出现不合格。一旦出现异常,一旦发现问题,还要立即想办法解决,不能“管他三七二十一”,更不能等质量问题出现了才去“救火”。
预防当然需要投入,不仅是投入金钱,更重要的是投入工作。这种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可能是看不见的,短期内也难以反映到财务帐目上。这使一些企业领导认为那是“虚”的,是不必要的形式。的确,有时候,或者相当多的时候,不进行某种预防,不采取某项预防措施,可能也不出问题。但是一旦出了问题,损失就大了,可能数倍数十倍于投入的金钱和工作。正如酒后开车并不一定出车祸,但为何要禁止呢?因为出车祸的概率大,需要预防。
强调预防为主,并不否定检验把关。从宏观上看,检验把关也是一种预防,是为了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到顾客手中,引起顾客索赔,丢失自己的市场。事实上,如果预防措施真正有效,适当减少检验频率或频次也是可行的。如果那样,将为企业减少一笔可观的费用,那也将大于支付的预防费用。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说过:“不赚钱的TQC不是真的TQC。”其出发点之一就是预防可以降低损失成本和鉴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