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中小企业转轨改制路径研究:以诸城市为例》是对诸城国有企业转轨改制的研究,主要是考察诸城国有企业改制的历史背景与条件,描述企业改制的两个阶段即股份合作制和管理层收购,及其各自的起因、方案和效果,考察产权制度变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以及国企改制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这种考察不是静态的分析而是动态的探讨,它不局限于诸城国企改制本身,而是将其置于历史环境中加以审视。这种探讨也不是只在分析诸城改制的原因时才追溯历史,而且也将诸城改制放在后来的全国国企改制的历史进程中来讨论。
于炳华,博士,现为潍坊学院副教授,2005年3月至2011年5月在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研究方向是转轨经济理论与实践,于2009年5月在《财经科学》上发表了《当前危机背景下政策性银行转型与职能重构》,2010年4月在《山东大学学报》发表了《洛克批判天赋论的前提及其意义与内在悖论》,2011年1月在《宏观经济研究》发表了《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信息披露制度优化》等多篇文章。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课题的特色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各篇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诸城国企改制的背景与条件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
第二节 诸城改制前的国有企业改革
第三节 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的紧迫性
第四节 诸城的地方经济与文化条件
一 诸城的历史文化概况
二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三 1992年前的诸城国企改革
四 企业改制的直接动因
本篇小结
第三章 企业改制的模式与过程
第一节 股份合作制
一 企业改制的模式选择
二 股份合作制过程描述
三 改制效果
第二节 管理层收购
一 二次改制的起因
二 二次改制的模式和过程
三 管理层收购的效果
本篇小结
第四章 诸城改制中的政府角色
第一节 改制的发动者和推动者
第二节 政企分离
第三节 政府主导二次改制的合法性问题
本篇小结
第五章 诸城改制的微观制度设计
第一节 变革企业产权的思路
第二节 选择股份合作制的原因
第三节 改制设计与效果的相关性
第四节 从股份合作制到管理层收购
第五节 选择管理层收购的原因
一 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是改革的目的
二 为什么采取管理层收购的形式
第六节 效果与方案之间的必然性
本篇小结
第六章 诸城改制中的国有资产走向
第七章 诸城改制的经验与启示
本篇小结
参考文献
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就从政策上对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产权进行了规定,但是这项工作的开展并不明显,也没有见到多少通过出售而振兴小企业的很好事例。另一方面,经济学界在这一时期也提出对国有企业进行以股份制为主的产权改革,而且一些地方和企业也进行了股份制试点,但是,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对公有制企业全面推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改革,在诸城改制之前是没有先例的。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给大家以巨大的改革精神鼓舞,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气氛。1992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诸城视察,发表讲话鼓励改革探索。这都是支持改革的重要的宏观背景。也就是在这个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了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制定了落实企业14项经营自主权的具体措施。这14项经营自主权包括:生产经营决策权、产品劳务定价权、产品销售权、物资采购权、认识管理权、工资奖金分配权、留用资金支配权、内部机构设置权、联营兼并权、劳动用工权、投资决策权、资产处置权、进出口权、拒绝摊牌权等。其中特别提到:“继续坚持和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逐步试行税利分流,统一所得税率.免除企业税后负担,实行税后还贷。创造条件,试行股份制。”
中央在1992年和1997年都进一步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肯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对公有制经济必要的补充;要长期大力发展的,不仅包括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而且包括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在它们之间产生的自发和自愿的合作企业。在各个领域进行改革的推动力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也更加活跃。这是重要的政治环境和精神支持。此外,时任诸城市委书记的陈光在国务院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找到了当时考虑股份制改造的依据。十四大报告曾有表述,股份制有利于促进政企分开,转换企业机制和集聚社会资金,要积极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