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原理(第二版)》吸纳了国内外公共关系学新的前沿观点和思想,以长期教学研究成果为结晶,以成熟的公共关系学理论体系为纲,以中国国情案例为分析视点,系统阐述公共关系学的精髓与基本内容。《公共关系学原理(第二版)》贴近教学一线实际,便利学生预习、课堂学习和课下延伸研究,便利教师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便利政府、企业、事业等各类组织相关人员的学习与研究,对培养公共关系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各类组织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具有积*且有价值的指导作用。
《公共关系学原理(第二版)》具有较强的教学应用与专业培训特点,适合作为本专科院校公共关系学、新闻传播及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以及相关干部培训用书。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公共关系学原理(第二版)》:
四、公共关系学的核心概念每一个学科均存在着自身的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贯穿于该学科最中心、最本质的内容,它基本等同于“纲”,纲举目张。因此,把握住一个学科的核心概念,也就抓住了这一学科的灵魂。
界定一门学科的核心概念,需要符合如下四个标准。
(1)内在性。成为一门系统科学的核心概念,首先必须是内在的而非表层的,是隐性的而非显性的。要捕捉核心概念,需剥离层层显性、表层的内容,显露出真正体现学科特点的内容来。因此,在确定学科的核心概念上,会由于研究者立场和角度的不同,所下结论也有所不同。
(2)全面性。核心概念是学科的中心,它应该能够全面反映这门学科的主要思想,能够贯彻于这门学科的始终。它如一根线,将这门学科的各个方面串联起来,由此形成对学科体系的清晰了解。
(3)深刻性。核心概念要求能深刻揭示学科特性,体现出对学科的内在领悟,具有长远的运用价值,剔除学科的主观表征,有助于对学科真正含义的理解。
(4)实质性。毋庸置疑,核心概念要求能反映学科的实质,通过把握学科的核心概念来全面了解该学科精髓。假如一个概念看起来能全面、深刻地反映这门学科的某些特征,但未必能揭示其实质,则这样的概念也不能称为是核心概念。
因此,作为核心概念,应该具有内在、全面、深刻反映学科实质的特性,通过确立学科的核心概念,帮助理解和把握该学科,这是界定核心概念的目的。
公共关系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学者们对此见仁见智。综观公共关系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脉络,分析公共关系实务的内在规律,可以看出,公共关系学的核心概念是平等沟通。
1.平等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手段
从表面上看,公共关系活动是组织主动开展的传播活动,它似乎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实际上,公共关系活动必须是一种双向、平等的信息交流活动。因为组织在针对目标公众开展沟通活动时,无论其形式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动,还是通过各种媒介表现的信息传播,如果没有实现双向、平等的信息流动过程,那么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就无法实现其最终的目的,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每一次公共关系活动都是一种真正的沟通活动,因此平等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手段。
2.平等沟通体现了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在目的
从一般意义上来看,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是为了获得目标公众的了解、理解,以实现双方的认同,最终使组织赢得公众的支持,这一任务的实现,实际上是在营造组织有利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这是组织针对目标公众开展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因此,组织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与目标公众进行交流,都必须本着平等的姿态,以实现有效沟通为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才能体现公共关系的价值。
3.平等沟通体现了公共关系的实质
组织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时,针对目标公众进行信息的传播,不是简单的告知,也不是自我粉饰,而是与公众平等的沟通活动。通过双向的沟通交流,意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理解,促进组织及时调整自我计划,以更有效的方式寻求与公众的合作,使组织的生存环境更加安全、稳定、良好。这一切的完成依赖于恰当的、彼此尊重的沟通,可以说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平等沟通体现了公共关系的实质。
4.平等沟通反映了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色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它研究的是组织利用各种媒介与目标公众开展平等交流与沟通的活动。平等沟通恰恰体现了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它着眼于组织与其有高度依存性的公众的关系建立,以灵活的交流方式来实现自身生存环境的营造,这要求它必须站在组织全局的高度思考组织的生存质量。这样的工作使命使公共关系与其他学科产生了鲜明的差异性,以平等沟通为主旨的公共关系学,丰富了管理学、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内容。在实践运用中,这一特色也为公共关系在组织中恰当地发挥作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