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材教参系列:公共政策学》在国内外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吸纳国内同类教材优点,反应公共政策研究的新学术成果。《经典教材教参系列:公共政策学》主要包含四个部分:政策系统、政策过程、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研究学术前沿。《经典教材教参系列:公共政策学》体系新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介绍公共政策理论的同时,结合具体政策案例分析论述,便于读者理解抽象的理论,在每一章都有学习重点和思考题,是一本系统的、前沿的、适合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公共政策课程的教材。
公共政策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相关研究却是一门新的学科。它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个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其后迅速扩展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可以认为,公共政策学是战后社会科学领域发展最迅速、影响面最大、应用领域最广、实证性最强、社会效用最明显的学科之一。
近一二十年,国外的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分析、政策科学)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本学科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新途径、新理论以及新方法。同时,也分散在其他学科领域对各种实质性政策(尤其是经济与社会政策)的研究之中。
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研究包含着众多的分支或主题领域,如政策科学理论、政策分析方法、本国公共政策、比较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伦理、战略研究、未来研究、制度分析与公共选择等;对实质性政策的研究可以细分为政治政策、外交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文化政策及科技政策、教育政策等分支;对公共决策过程(政策过程)的基本环节或功能活动的分别研究也可形成专门的分支,如政策战略(元政策)、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或项目评估)、政策周期、政策实验、政策传播、政策变迁、政策创新等内容的研究。
而在我国,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分化程度还比较低,除了政策科学理论、政策分析方法和若干实质性政策领域的研究之外,大部分分支学科并未分化、成型。针对这一缺陷,国内从事政策科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们呼吁开拓公共政策的新研究领域,展开对各分支领域的研究,尽快开设实质性政策的主要领域和政策过程各基本环节的独立课程,加快学科分化步伐,建立健全中国公共政策学的学科体系。因此,如何去研究公共政策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研究方法等主要内容,探寻公共政策这门新兴学科的科学发展规律,就成为每一位从事公共政策教学与研究工作者的重要历史使命。特别是如何积极地去构建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体系,现已成为了中国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具有迫切的时代需求。
吴光芸,1978年生,湖北随州人,200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现为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社会科学辑刊》《经济体制改革》《人文杂志》《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调研世界》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5篇,被《新华文摘》转载1篇,主编教材1部。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课题3项。
第一章 公共政策研究导论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研究“范式”
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学习公共政策学的方法和途径
思考题
第二章 公共政策基本理论概述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述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功能
第三节 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
思考题
第三章 公共政策工具
第一节 政策工具概述
第二节 基本的政策工具
第三节 政策工具的选择
思考题
第四章 公共政策制定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第二节 公共政策议程
第三节 方案规划
第四节 政策合法化
思考题
第五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概述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与手段
第三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
思考题
第六章 公共政策评估
第一节 公共政策评估概述
第二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与过程
第三节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
第四节 公共政策调整
思考题
第七章 公共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
第一节 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节 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类型和方式
第三节 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和策略
第四节 公共政策周期
第五节 政策变化
思考题
第八章 公共政策分析概述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与特征
第二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意义与局限性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
思考题
第九章 公共政策分析的性质
第一节 作为理性的政策分析
第二节 作为意识形态的政策分析
第三节 作为假设的政策分析
第四节 作为讨论的政策分析
思考题
第十章 政策分析的结构框架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要素
第二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结构框架、信息与方法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形式
第四节 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冲突
第十二章 政策滞后
第十三章 政策失灵
第十四章 公共政策科学的最新进展
参考文献
后记
《经典教材教参系列:公共政策学》:
第二节基本的政策工具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分别讨论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这三类基本的政策工具。
一、市场化工具
市场化工具指利用那些明显具有市场化特征的政策工具来达到政策目标,如民营化、用者付费、管制、合同外包等。
(一)民营化
广义而言,民营化可以界定为更多依靠民间机构,更少依赖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它往往指所有权的转移,将“原先由政府控制或拥有的职能交由企业私方承包或出售给私方”,通过市场的作用,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提高生产力,搞活国有企业。其中最典型的做法是国有公司一半以上的股票出售给私人或全部直截了当地出售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能够流向使用效率更高的部门。民营化并非为了弥补政府的预算缺口,而是要实现对公共部门资源的再分配。
民营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完成:①把政府机构利用它的雇员直接提供的职能以合同的方式承包出去;②出卖政府资产和垄断权,把国有企业转让给私人部门和企业,例如电信系统;③在某一公共问题上,政府和私人部门共同合作,并明确各自的角色;④鼓励某些特定的私人部门行为,一个例子就是纽约市通过税收减免计划来改善城市的居住条件,通过免除资产税(地产税),市政府鼓励私人部门房东和承包商承担起维护和发展低收人群体的居住条件的责任。
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民营化的优点是:可以促进管理者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民营化是一种新的管理形式和技术,同时也是获得资金的新来源;通过减少政府的直接行为,公共管理者可以专注于政策制定。但是,民营化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政府丧失对实施公共政策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提供的直接控制;由于民营化,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功能和角色有所消退;对私人部门管理的控制不容易做到等。
(二)用者付费
用者付费是指政府对某种物品、服务或行为确定“价格”,由使用者或行为者支付这种费用,其主要目的是想通过付费把价格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中来。用者付费经常被用于控制负的外部性,特别是控制污染的领域,它也被用于城市交通控制。例如,我国将对排污费的征收、管理、使用范围等进行改革。改革后,排污费将作为对环境造成的损害的补偿费用,逐渐提高征收标准,最终使之高于污染治理的成本,促使排污者治理污染。英国、美国等国家在很多服务领域(除了一些如教育、卫生和社会服务领域之外)都采取用者付费制。
作为政策工具,用者付费是一种灵活的工具,它的主要优点是:第一,它能够克服免费提供公共服务所导致的对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浪费;第二,无偿提供公共服务将导致无目的的补贴和资助,对社会公平造成损害;第三,通过付费制,价格可以真正起到信号灯的作用,从而使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得以良好运用;第四,客观上,通过付费制也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政府的财政危机。其主要缺点是:收费水平难以准确确定;在得到一种最优化的收费标准的过程中,资源有可能误置;不能作为处理危机的工具;管理成本高且繁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