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土壤中有机物分解、养分循环、能量传递的等所有生命过程,对净化土壤、保持土壤健康、维持土壤生态稳定起着关键作用。长期连作致使土壤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本书以我国西南山区不同连作年限的烟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不同连作年限下烟田土壤微生物群落丰
本书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原理与方法作了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涵盖土壤微生物学科的常规研究方法与新型实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实验室设置与常规操作、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处理;土壤微生物的计数与分析、鉴定与保藏、多样性分析、生物过程测定、原位研究,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应用技术等。本书既是一本工具书,也可作为实验教学参
全书分为绪论、总体篇和区域篇,共包括13章。总体篇主要内容包括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与趋势、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侵蚀退化与阻控、有机质退化阻控与固碳培肥、压实板结退化阻控与恢复、健康土壤培育与发展趋势、保护与利用及区域资源生态协同发展,未来5~10年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优先发展的考虑;区域篇主要阐述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关键
本书主要系统梳理了作者团队在盐碱地改良技术方面的创新与实践。面对盐碱地治理传统方法的局限,如技术单一、淡水耗费量大、改良周期长及容易反盐问题,胡树文教授带领团队专注于生态修复盐碱地工程技术体系的构建,十年磨一剑,提出了“重塑土壤,高效脱盐,疏堵结合,垦造良田”这一核心理念。全书共12章,第1章引言,概述盐碱土的定义、分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阶段性总结成果,是《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和《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报告(2021)》的集成。全书重点介绍了东北黑土地的形成与分布、地表赋存环境现状、区域气候与水热条件变化、开发利用历史过程与现状特征、作物种植与粮食生产、土壤退化状况等内容,分析了黑土地退化成因,提出了科学应对
本书针对我国河套灌区盐碱土壤分布广、盐碱程度重的特点,开展盐碱土壤利用价值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盐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盐碱土壤甲烷氧化菌比活性特征、盐碱土壤CH4吸收潜力、盐碱土壤CO2吸收潜力、盐碱土壤不同剖面无机碳分布等。本书内容关系到盐碱土壤碳汇减排潜力,定量了不同盐碱程度土壤CH4、CO2累积吸收量,为干旱半
本书深入研究了乌梁素海湿地土壤与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基质理化特性的关联,通过概述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植物群落下基质理化性质的差异及其相关性;通过传统培养方法,调查了湿地土壤及沉积物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与分布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湿地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优势类群及其与基质条件的关系。本书不仅丰
为展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黑土地保护研究团队在过去十几年探索保护性耕作技术,为黑土地保护做出的贡献,特编纂此画册,以飨读者。该画册记录了过去十几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黑土地保护团队与其它科研院所合作,在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研发过程中开展试验布设、数据监测、野外调查、实施效果评价等工作。通过众多硕士研究
本图集以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45.4万件表层土壤样品数据为基础,展示了贵州省耕地土壤硒元素在不同尺度(省级、市级、县级)的含量分布,按照更细化的硒含量等级制作了贵州省耕地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等级图。本图集可为贵州省现代山地特色耕地的科学利用与管护提供基础支撑。
本书详细介绍了黄土丘陵区不同生物气候带的植被和土壤水分调查结果,系统地阐述了不同地形条件下天然植被的生长情况、土壤含水量及植被恢复潜力。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研究内容和方法;黄土丘陵区荒漠草原区、典型草原区、森林草原区天然植被高度、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与地貌部位、坡向、坡度的关系;各生物气候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含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