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环境史研究专著,基于越南的历史和文化,探讨战争影响下当地的环境变化,从环境史的角度反思各种冲突对自然和社会的长期影响。作者认为,战争对环境的影响不仅在于制造了诸多废墟,还在于长期地影响了战后的重建。而军事活动虽然具有技术上的冲击性,但总会受到当地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影响或反作用。从长时段的角度看,这些行为在发生地
本书是英国环境史开创者T。C。斯莫特的代表作,源于其在牛津大学的讲座稿。书中,作者细探了1600年以来西方的自然观,认为尽管人们对于自然的看法会因时间、地点之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都体现出两点——利用与怡情。近代以来,基于人们对自然的过度利用,使自然之于怡情的作用乃至人类生存受到威胁。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景观建造与林业保护
本书是一部关于白令陆桥——从俄罗斯到加拿大的北极陆地和海域——的综合性历史著作。作者通过讲述该地域动物和矿产资源的历史,揭示了19世纪以来人类在这片极北之地所开启的一场极具现代意识形态的试验,以及人类如何将这一偏远地区的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增长与国家力量的过程。
2021年,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深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环境经济形势分析、环境法治与体制、碳达峰路径研究、绿色发展研究、流域治理与耕地保护、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研究领域,积极调研分析,形成了一批政策研究专报、调研报告、学术论文、媒体刊发,部分研究成果被有关政府部门采纳运用。为进一步加强研究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华北根据地为探讨范围,包括陕甘宁边区、冀鲁豫、晋绥、山东等根据地为空间,涵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十多年的时间,重点关注了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在战争背景下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改造情况、与自然抗争情况,诸如改造地貌环境抗战打击敌寇、改善自然环境减缓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城乡环境保障群众健康
《环境与贸易方法及实证研究》以作者多年从事环境与贸易投资领域研究为基础,系统梳理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前沿分析和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出发对环境与贸易投资领域常用的各类方法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并形成环境与贸易投资方法通用范式。同时本书将系统总结近年来作者在环境与贸易投资领域利用上述经典方法开展的相关研究,
该书是英语世界第一部关于早期中国环境史的专著,将政治体制的比较研究与环境史的方法相结合,运用多学科方法和大量最新的考古数据、文献资料,追溯了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带??黄河流域中部??从农业起源到秦帝国灭亡这一长时段中农业生态系统逐步取代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作者认为,古代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发展壮大是基于汲取农民和农业资源能
本书运用跨学科的方法,透过跨文化、跨文明及文明互鉴视野探讨生态批评和环境传播学视野中的环境主题及其主要内涵。本书首先介绍环境危机和环境问题的现实状况、生态学术,即生态批评和环境传播学产生的现实和学术背景、其发展简况及本著的创新价值,旨在透过环境传播学视野探究中国主流媒体生态文明话语建设路径,以期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本书以新时代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为研究主线,针对新时代环境财政中存在的税费改革等环境财政收入问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环境支出责任界定模糊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制度建构价值定位,旨在探索新时代环境财政的法治化路径。本书稿是国内首套结合新时代背景检视并重构中国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的系列丛书之一。作者长期从事经济
本书从阐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内涵、意义及着力点出发,全面分析了已有相关研究及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政策,并以典型城市、工业园区、交通部门、无水印刷行业等为案例开展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效果评估。本书认为,应从环境、经济、社会、国际四个维度理解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我国减污降碳具有较大协同增效潜力,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切实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