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理解、建构信息文明概念,语境的基础上,尝试系统地把握当下社会的具体特征。(2)在厘清、解析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归纳出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3)在“信息文明逐步趋向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逐步系统化”两大趋势的基础上,深入探析信息文明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新特征、新元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丛书由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首席专家袁贵仁策划,已经纳入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基金项目。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基础理论、文本文献与思想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现实化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此外,青年一代学人的在传承马克思主义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开拓和思考,显示出很大的发展潜力。本书所收论文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文本、文献与思想史探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问题辨析三个栏目,展
本集刊第2辑设置了“热点评论”“专题评论”“学术书评”“议题述评”“思想对谈”“佳作短评”等栏目,每个栏目有不同的定位,如“学术书评”栏目刊发单篇书评,主要是对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著作所作的评论;“议题述评”栏目主要刊发对某个产生较大影响的议题进行评论,比如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历史进程中有影响的论争、人物或事
哲学,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人类智慧,是和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既源于大自然、不能摆脱自然必然性的限制,又从来不满足于自然现状,不断在人的主观意愿指引下,在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活动中,认识着自然和自己及其相互关系,改造着自然和自身及其相互关系,不断开拓、构建着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世界,创造着人类文明的历史——相伴相随,既是人类
本书主要是关于北京市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相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探索的成果,分四大板块,对相关研究及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
本书围绕马克思哲学及其当代意义,把马克思哲学置于西方哲学史和西方现代哲学包括后现代主义这一宏大理论背景中,重新探讨它的理论主题、体系特征和当代意义,力图用新的科学和哲学研究成果重新阐释已成为“常识”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于哲学基础理论,以“哲学的真实使命”为主题,围绕我国哲学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就哲学究竟是什么、如何理解哲学和马克思哲学、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下篇着眼于将哲学融入现实生活之中,以“让哲学亲近生活”为主题,从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民族文化哲学、道德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根据教育部社科司颁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基本要求,按照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新教材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努力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系统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着重介绍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本书围绕马克思哲学及其当代意义,把马克思哲学置于西方哲学史和西方现代哲学包括后现代主义这一宏大理论背景中,重新探讨它的理论主题、体系特征和当代意义,力图用新的科学和哲学研究成果重新阐释已成为常识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深入探讨被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所忽视、遗忘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系统论证马克思有所论述但又未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