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在新的高校教学形势下编写,力求更好地处理史论与作品的关系,使编写体例更加适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的需要,篇幅得当,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教材选择与学习需要。编写时,以作品为中心,注重作品分析。融合作品与史论,力求较为全面地展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面貌,同时,删繁就简,突出重点。
左翼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数革命先驱在思想文化领域取得的成果,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中国左翼文学的在场者和实践者,往往也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接受者和传播者。而所谓文学现场研究,我们的理解是,在借鉴文学场(布尔迪厄)、历史叙事(海登·怀特)、总体历史(福柯)、活着的过去(科林伍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一书是郑振铎先生的经典之作,于1932年由北平朴社出版首次出版发行。本次出版为影印书,全书分为古代文学、中世文学、近代文学三卷。上卷古代文学涉及古代文学鸟瞰、文字的起源、古的记载、诗经与楚辞、先秦的散文、秦与汉初文字、辞赋时代、五言诗的产生、汉代的历史家与哲学家、建安时代、魏与西晋的诗人、玄谈与其反
本书以当代空间学、文学地理学为主要理论来源,对西南文学的地域特性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地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呈现中国地域文化、中国文学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西南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既具有中国文学的共性特征,同时受到西南独特的地理、文化生态影响,又形成了自身鲜明的个性特质。独特的高原山地环境,传统“中心-边缘”
本书是学术界第一部在文学地理学批评视野下研究《文心雕龙》的专著,从宏观的文学区系入手,以出产了众多名家名作的巴蜀文学区系为例,进行了《文心雕龙》文学地理学批评研究的创新尝试。在主要内容上,本书选取上古神话传说中与巴蜀文化区系有密切关联的伏羲、五帝世系人物、大禹等中华民族伟人和中古信史时代巴蜀文学代表名家司马相如、扬雄为
1930年前后,从韩江走出了洪灵菲、戴平万、冯铿、柯柏年、梅益、陈波儿、杜国庠等一众左联文化志士。他们沿着韩江出发追寻真理,远赴革命前沿阵地,为民族和国家贡献青春和热血。本书从大的时空格局入手,深入分析韩江自古至今的自然地理变迁、历史人文和社会经济变迁及沿线城乡发展史,从新旧思想的冲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多个方面,梳理
本教辅的编写原则是知识普及与作品解读相结合、文学主导与文化辅助相融合、中国思想与国际视野相汇合。本教辅所涉及的内容有八章,即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和清代文学。每章辅导中包含四个板块:一是知识纲要,梳理每个时段相关的文学史知识,主要是一些应知应会的知识点;二是作品解
陇中地域在历史上一直是多民族聚居区,戎、氐、羌、鲜卑、党项、柔然等民族是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民族群体,他们和汉族人民一起创造了辉煌的陇中文化。这些民族的习俗和文化遗迹,至今在陇中方言、民歌里保留。本书是对陇中地域文学发展的一个全面总结,是陇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共分为十六个章节,贯穿了从远古到现代陇中文学发展的各个阶
本书稿系“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丛刊”中的一册,收录了民国学者胡怀琛的《中国文学史略》和《中国文学史概要》。书稿梳理中国文体的变迁,以纯文学理念书写中国文学史,具有“兼而有之,调和新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胡怀琛的文学史书写具有“察变”的文学史观,既深受新文学的进化史观影响,又坚持传统的文体观念;拥有超前的空间维度
顾实是20世纪初文史学界知名的教授、学者,东南大学“国学研究会”的主要发起人,生前已有“著述等身,及门弟子遍于海内,允为当代国学大师”之誉。《中国文学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是顾实在东南大学讲学时编纂的讲义,该书虽以日本久保天随的《中国文学史》为底本改写而成,但在大体沿用其体例与内容的同时,能够将原作中汉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