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卷本)以整体性的视野阐述马克思主义170余年来形成、发展和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着重总结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历史经验,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及未来趋势,特别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基本经验,力求为未来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本书系统全面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的演进历程,对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演进的历史进行分期,对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勾画出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演进的总体图景。除了把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外还对国外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在世界整体层面上探讨了马克思主国际话语权的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思想的重要文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战争环境后有了自己的文艺政策,对中国文艺事业和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重要影响。本书结合现实重新诠释这部经典文献,深入阐述其中对文艺实践科学精辟的历史经验总结,重温其中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有助于帮助读者更好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
本书围绕列宁的党建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展开,系统展现了列宁如何创造性地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开创世界政党史的一个新的时代。在纪念列宁逝世一百周年之际,列宁的党建理论仍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为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本书主要围绕《资本论》的“科学性”、认识论、辩证法以及《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关系等前沿问题及相关争论,深入研究《资本论》的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方面,本书试图回应学界关于《资本论》研究的相关争论:如如何理解《资本论》的“哲学性”与“科学性”?如何理解《资本论》的辩证法?《资本论》
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本为依据,系统梳理和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学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不同时期有关伦理道德的论述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作出了必要的理论概括。特别是深入阐述了《资本论》以道德社会学视角所阐析的资本主义社会伦理道德现象,对经济与道德、资本与人格、历史与正义等道德哲学问题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大量细致入微的
作者承担的“十三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前期研究的成果,文集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学科历史、学科理论、学科结构和学科规律的基础上,集中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教育基础、理论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模式、课程实现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讨论的成果,其主要内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现代性与自由危机的兴起、马克思之前对现代性自由的浪漫主义批判、马克思之前对现代性自由的理性主义批判、马克思深入历史本质的现代性自由批判、马克思对现代性自由观的超越。具体包含:现代性与自由的凸显、现代性自由的浪漫主义构想、理性主义对现代性自由实现的突破与局限等。
本书论述分为三个部分,共有八章。第一部分:数理《资本论》,本部分由本书的1-4章构成,完成了对《资本论》的数理研究。第二部分:必须面对的质疑,第二部分(第5-6章)的写作源于一种情结,既是对本书理论研究成果的检验,也是传播马克思价值科学的行动。第三部分:数理《资本论》的当代化。本书从第三部分(第7-8章)开始,以数理《
本书从揭示马克思展开现实批判和对未来社会预见所内含的道德视角、道德原则出发,阐明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内在逻辑、主要内容、现实意义等方面,初步建构一种适合于保障和促进今天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济伦理思想,进一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发展提供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