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农业灾害天气基本类型及影响特点,是开展防灾减灾技术工作的基础知识概要,按照从春至冬的时间线,共介绍了20种灾害天气类型,方便读者了解我国灾害天气的发生规律、主要类型及发生特点;第二部分介绍各类灾害天气对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影响和危害,及相应的防灾减灾技术;第三部分介绍各类灾
为了争取在我省建立国家级面向南亚东南亚应对气候变化的区域国际合作平台,培养一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专业化团队,进一步提升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影响力,本选题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下达的《中国(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机制构建及系列活动》项目为依托,围绕中国(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机制构建
本书较全面地反映和记录了近10年京津冀冷涡背景下暴雨状况。
本书为画册类图书。本书以一年四季中的二十四个节气为时间主线,将其他重要的传统节日插入相邻的节气之中,以此做为时空交叉的人文基础及语境背景。全书两大板块构成是:文化学者谭汝为教授对四时节令,从气候、农事、养生、民俗、诗词等侧面,进行文化阐释,同时辅以四季中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绘画作品;红学专家赵建忠教授对画家彭连熙精心绘制的
气象信息处理与应用
本书共分九章,分别为我国水旱灾害、水旱灾害防御概述、监测预报预警、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水工程调度、山洪灾害防御、防汛抢险技术、抗旱措施和保障措施。
本书从场资料分析、数据同化、统计降尺度、不确定性评估等角度出发,介绍了气象预测的技术背景、理论基础与建模步骤,并提供了Python代码算例以方便读者理解模型并重现结果。全书共包含6章,组织结构如下:第1章分析了气象预测的研究进展与关键问题;第2章阐述了气象预测的计算环境配置;第3章介绍了气象预测场资料分析方法与Pyth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被国际气象学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本书并不限于对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介绍,而是从文化的角度,以文学的语言,描写并礼赞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有的民俗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也为中国公众所普遍接受。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一直指导着农业生产,并通过生产实践和启蒙教育成为每个人的常识。即便在今天的城市,人们也能对二十四节气歌熟记于心。 《来自太阳的24封信》一书从气象学角度来解读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具体介绍名称由来、气候特征以
此前我们只能在遥远的度假胜地感受到的热浪、暴雨和毁灭性的风暴,是否意味着气候变化,抑或它们只是正常的天气现象?物理学家弗丽德里克·奥托女士参与了归因科学的建立。借助这种革命性的方法,她可以准确计算出气候变化何时会发挥作用。像“哈维”飓风这样的灾难是人为的吗?干旱是全球变暖的结果,还是像往常一样,只是一段难耐的酷暑?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