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公司中找寻包括金融市场、发展中国家以及地球环境等在内的当前各种危机的本源。迈耶教授号召各国政府、公司、股东以及消费者共同行动起来,将公司转变成为值得信赖、可促进经济和社会利益的21世纪新型组织。
很显然,公司治理正面临危机。迈耶教授在本书中清晰地阐述了造成危机的重大原因。《公司的承诺——解构信任危机,重塑社会信任》一书不仅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更是政府决策者的必备读物。
——保罗�6�1科利尔(Paul Collier),《最底层的10亿人》作者
金融危机的一个教训是,属于纯粹经济实体的公司会带来财务失败。《公司的承诺——解构信任危机,重塑社会信任》的重大贡献在于对当代资本的本质进行了反思。
——约翰�6�1凯(John Kay),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有关大型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所有权和控制的现代理论有很多缺失。迈耶教授在《公司的承诺——解构信任危机,重塑社会信任》一书中对现代企业理论进行了大幅的修补和完善。我非常推崇他的良方——价值观、受托人委员会和股权期限,该方案不仅极具可行性,而且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民主资本的未来发展方向感兴趣的读者都应一读此书。
——罗杰�6�1马丁(Roger Martin),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院长
作者简介
科林�6�1迈耶(Colin Mayer),牛津大学赛义德商学院管理学讲座教授,牛津大学奥里尔学院和圣安学院荣誉院士,牛津大学瓦德汉学院教授研究员,英国竞争诉讼法庭的正式成员及欧洲公司治理协会会员。迈耶教授是1994年牛津大学赛义德商学院成立时的首任教授,2006—2011年担任商学院院长,1998-2005年担任牛津金融研究中心首任主任,1986—2010年担任OXERA公司主席,帮助该公司成长为欧洲领先的独立经济咨询机构。
译者简介
张颖,1982年生,黑龙江人。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文学学士和经济学学士双学位,后赴英国爱丁堡留学,于赫瑞瓦特大学获翻译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起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从事MBA国际发展与教学管理工作。曾为多部期刊杂志担任译稿人。
伊志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公司财务理论、消费经济学。近年来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分析师关注与资本市场效率,企业创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理事会理事。
第1部分公司为何使人失望
第1章开篇
在天堂里
留下好公司
第2章道德和市场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愤怒
股东至上原则
利益相关者的义务
世界价值评估
履行自己的受托责任
第3章声誉
市场知晓
公司受罚
你也可以成为一位明星基金经理
当金融工程师遇见机械工程师
第4章监管
监管的不道德情况
连带损失
第1部分总结:公司为使人失望
第2部分为什么会发生
第5章企业的演化
不再是有产者
英国特殊论
幸福的家族企业
第6章收购和关闭
巧克力的财富
公开拍卖
一场绞刑
积极行动
就说不行
公司岛屿
第7章资本与承诺
理性情绪
引人注目的竞争
依靠自己
融资的革命
硅谷人士
牛奶的故事
承诺与控制
第2部分总结:为什么会发生
第3部分我们该怎么办
第8章价值与价值观
死亡的价值
社会价值
共同的价值观
追根究底
股息难题
回归资本结构
有限责任制
确权资产
多样性的价值
时代不能使她凋谢
第9章治理与政府
四分五裂的家族
信托企业
做出承诺的股东
公共目标
公地悲剧
发展中国家
第3部分总结: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10章没有结局
在尼罗河中
交托
企业政策
纲要概念、结论和意义
附录信托企业
注释
延伸阅读
2015年年末宝能收购万科股份被曝光之后,万科股权收购和控制权之争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公司治理问题在中国受到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短期财务投资者对公司发展的影响、创始人和管理层在公司的角色、股权结构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资本市场和监管者在公司控制权争夺中扮演的角色、企业控制权争夺中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企业价值观的传承和延续,等等。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和公司制度的发展,围绕公司治理的争论甚至质疑还会继续,对公司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当担负何种角色的讨论也将继续。《公司的承诺》一书的翻译出版,相信对大家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会有很大的启发。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社会对公司的贪婪、市场的失败提出了广泛的批评和质疑,也产生了大批对公司制度、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进行反思的学术成果。《公司的承诺》是其中比较系统、全面、深入地进行反思的著作。
作者科林·迈耶教授的学术生涯涉猎甚广,在税收对财务的影响,金融体系与产业融资的国际比较,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国际比较,公司与金融历史、法律与发展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得益于这些研究经历,作者对公司的本质、公司的演变以及如何重建社会对公司的信任等问题的思考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全球的广度,还有多学科的厚度,令人耳目一新。例如,作者认为公司的本质是一种向他人提供承诺的机构,它的首要目标是制造、开发和交付产品并为居民、社区和国家服务。为了实现公司的目标,它需要将对各方的承诺和各方施加的控制加以平衡。长久以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公司的收益、所有权、控制权——股东、管理层、投资者对公司施加的控制,却忽视了公司的义务、责任和承诺。作者认为,对公司承诺功能的忽视不仅是造成公司自身问题的根源,比如过分注重股东价值,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更是当今社会很多危机和挑战产生的源泉,比如贫困、社会不公、生态破坏等。作者甚至认为,忽视公司的承诺功能,也是迄今为止试图通过法规监管与政府干预来解决诸多矛盾和冲突但却未能奏效的重要原因。
在描述公司失败的种种现象并对公司的本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作者创见性地提出通过“信托企业”的方式重建公司承诺,将公司效率的积极属性与秉持公司价值观的规范属性相匹配。在作者看来,信托企业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源于它能够将公司的价值观、股东的委托期限以及由董事会所施加的对公司经营活动的限制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信托企业的方式,公司也提供了一种将他人的福祉和利益内化于公司自身利益的途径。在实现社会目标的同时,也避免了目前的公私关系所存在的弊端。在我看来,也许作者的想法过于乐观了。但无论如何,各种富有创见的探索都是有价值的。特别是,各国基于自己的经济、文化、政治和法律背景在遵循共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公司制度探索,对于解决当今公司自身问题和人类社会问题都是有意义的。
我与作者本不相识。迈耶教授卸任牛津大学赛义德商学院院长职务后,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一位同事的引荐下到中国人民大学做过讲座,这是我翻译此书的缘起。翻译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费时费力但学术含量又不高的工作,但是,翻译的过程也能体会到与智者对话、与仁者同行的快乐,况且传播知识本身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的同事张颖做了主要的工作,她对英文的理解十分准确,中文翻译非常流畅;山西财经大学的李颖博士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也帮助做了很多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非常专业,对文字和专业问题的把握十分到位。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