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导论,个体行为基础,知觉与个体决策,个体差异与管理,价值观与态度,激励,群体行为基础,沟通、冲突与谈判,团队建设与管理,领导与领导理论,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管理,压力管理等十三章组成。全书通过本土案例较为全面、系统地诠释了组织中个体、群体行为规律及其对应的干预策略。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OB)是综合运用行为科学相关学科知识,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探究特定社会系统中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表征及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与不同层面绩效产出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管理者更好地预测、引导和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学科。由于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表征既是行为主体内生性的本真外显,又是其内生性与环境因素的交互融合,因此,组织行为学的内容大体上可一分为二:一是主要与行为主体本真外显对应的学科经典;二是主要与行为主体内生性和环境因素交互融合对应的学科前沿。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以及即时通信工具的普及,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学科前沿呈现出日渐繁复之势,诸多学科经典也因此需要重新进行审视和修正。以西方人群为建构样本的经典管理理论对诸多非西方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来自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群体的行为无法解释或解释不力,于是,以新兴市场国家人群和本土企业为研究对象的本土管理研究,日渐成为管理学知识的一个强劲增长点。
一方面,对于本土管理研究而言,由于本土文化既作为内生的自变量,又作为中介或调节的情境变量影响本土独特现象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解构本土文化对本土人群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机制,是本土管理研究的最佳突破口。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反映本土文化背景下的行为主体与本土独特管理现象交互关系的“历史性”、“行动性”、“机制性”的定性案例研究方法,因其特别强调整体分析的规范性和环境敏感的重要性,对于破解当前我国转型期中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极为有效,尤其值得推崇。
另一方面,管理的本质在于探索组织在面对动荡和变革时如何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动力,这意味着管理教育当以培养人们适应变革并引领变革为其最终使命,而案例教学因其现实的仿真性和展现变革过程的鲜活性两大特征而备受管理教育的青睐。因此,将案例研究与案例教学融合,对于当前管理类课程的中国大学教师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第一,管理教育的本土性和管理学本身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特征,必然要求我们在管理学说上有自己的本土创见,而基于扎根理论的案例研究为这种创见的涌现提供了应有的工具理性;第二,将案例研究融入案例教学,也是检视管理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的必然选择;第三,将科研和教学工作合二为一,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耗时费力的教学工作就会变成一种愉快的投资行为,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基于如上认识,我们在本次修订时,特别强调了本土管理研究及对应案例的选择和更新。比如将第九章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导入案例,从原来的《兔子和狮子的故事》替换为《知人自知当学鲍叔牙》;第十一章组织文化的导入案例,从原来的《如何构建积极的社团文化》更新为《明基并购西门子:“闪败”于文化冲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由来与演进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相关学科
第三节 学习并应用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 个体行为基础
第一节 个体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 个体行为的社会学基础
第三节 社会文化环境与个体行为
第三章 知觉与个体决策
第一节 知觉与社会知觉
第二节 个体决策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个体决策的关系
第四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一节 个体差异概述
第二节 气质与管理
第三节 能力与管理
第四节 性格与管理
第五章 价值观与态度
第一节 价值观与态度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 工作满意度——对待工作的态度
第三节 组织承诺——对待组织的态度
第六章 激励
第一节 激励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 激励的需要理论
第三节 激励的期望理论
第四节 激励的公平理论
第五节 目标设置、目标管理与员工激励
第六节 工作设计与员工激励
第七章 群体行为基础
第一节 群体
第二节 群体凝聚力
第三节 群体决策
第八章 沟通、冲突与谈判
第一节 群体沟通
第二节 群体冲突
第三节 谈判
第九章 团队建设与管理
第一节 团队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 团队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第十章 领导与领导理论
第一节 领导活动构成要素
第二节 领导理论及其演进
第十一章 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文化概述
第二节 组织文化形成与传承
第三节 组织文化变革
第十二章 组织变革与管理
第一节 组织变革概论
第二节 组织变革模型
第三节 组织变革管理
第十三章 压力管理
第一节 压力与工作绩效
第二节 压力来源与识别
第三节 压力管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