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总序
1981年,我成立了一个名为现实俱乐部(Reality Club)的组织,试图把那些探讨后工业时代话题的人们聚集在一起。1997年,现实俱乐部上线,更名为Edge。
在Edge中呈现出来的观点都是经过推敲的,它们代表着诸多领域的前沿,比如进化生物学、遗传学、计算机科学、神经学、心理学、宇宙学和物理学等。从这些参与者的观点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自然哲学:一系列理解物理系统的新方法,以及质疑我们很多基本假设的新思维。
对每一本年度合集,我和Edge的忠实拥趸,包括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凯文·凯利(Kevin Kelly)和乔治·戴森(George Dyson),都会聚在一起策划Edge年度问题常常是午夜征问。
提出一个问题并不容易。正像我的朋友,也是我曾经的合作者,已故的艺术家和哲学家詹姆斯·李·拜尔斯(James Lee
Byars)曾经说的那样:我能回答一个问题,但我能足够聪明地提出这个问题吗?我们寻找那些启发不可预知答案的问题那些激发人们去思考意想不到之事的问题。
现实俱乐部
19811996年,现实俱乐部是一些知识分子间的非正式聚会,通常在中国餐馆、艺术家阁楼、投资银行、舞厅、博物馆、客厅,或在其他什么地方。俱乐部座右铭的灵感就源于拜尔斯,他曾经说过:要抵达世界知识的边界,就要寻找最复杂、最聪明的头脑,把他们关在同一个房间里,让他们互相讨论各自不解的问题。
1969年,我刚出版了第一本书,拜尔斯就找到了我。我们俩同在艺术领域,一起分享有关语言、词汇、智慧以及斯坦们(爱因斯坦、格特鲁德·斯坦因、维特根斯坦和弗兰肯斯坦)的乐趣。1971年,我们的对话录《吉米与约翰尼》(Jimmie and Johnny)由拜尔斯创办的世界问题中心(The World Question Center)发表。
1997年,拜尔斯去世后,关于他的世界问题中心,我写了下面的文字:
詹姆斯·李·拜尔斯启发了我成立现实俱乐部(以及Edge)的想法。他认为,如果你想获得社会知识的核心价值,去哈佛大学的怀德纳图书馆里读上600万本书,是十分愚蠢的做法。(在他极为简约的房间里,他通常只在一个盒子中放4本书,读过后再换一批。)于是,他创办了世界问题中心。在这里,他计划邀请100位最聪明的人聚于一室,让他们互相讨论各自不解的问题。
理论上讲,一个预期的结果是他们将获得所有思想的总和。但是,在设想与执行之间总有许多陷阱。拜尔斯确定了他的100位最聪明的人,依次给他们打电话,并询问有什么问题是他们自问不解的。结果,其中70个人挂了他的电话。
那还是发生在1971年的事。事实上,新技术就等于新观念,在当下,电子邮件、互联网、移动设备和社交网络让拜尔斯的宏大设计得到了真正执行。虽然地点变成了线上,这些驱动热门观点的反复争论,却让现实俱乐部的精神得到了延续。
正如拜尔斯所说:要做成非凡的事情,你必须找到非凡的人物。每一个Edge年度问题的中心都是卓越的人物和伟大的头脑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他们都是当今各自领域的执牛耳者。我在1991年发表的《第三种文化的兴起》(The Emerging Third Culture)一文和1995年出版的《第三种文化:洞察世界的新途径》(The Third Culture:
Beyo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一书中,都写到了第三种文化,而上述那些人,他们正是第三种文化的代表。
第三种文化
经验世界中的那些科学家和思想家,通过他们的工作和著作构筑起了第三种文化。在渲染我们生活的更深层意义以及重新定义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等方面,他们正在取代传统的知识分子。
第三种文化是一把巨大的伞,它可以把计算机专家、行动者、思想家和作家都聚于伞下。在围绕互联网和网络兴起的传播革命中,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Edge是网络中一个动态的文本,它展示着行动中的第三种文化,以这种方式连接了一大群人。Edge是一场对话。
这里有一套新的隐喻来描述我们自己、我们的心灵、整个宇宙以及我们知道的所有事物。这些拥有新观念的知识分子、科学家,还有那些著书立说的人,正是他们推动了我们的时代。
这些年来,Edge已经形成了一个选择合作者的简单标准。我们寻找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能用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来扩展关于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的看法。其中,一些人是畅销书作家,或在大众文化方面名满天下,而大多数人不是。我们鼓励探索文化前沿,鼓励研究那些还没有被普遍揭示的真理。我们对聪明地思考颇有兴趣,但对标准化智慧意兴阑珊。在传播理论中,信息并非被定义为数据或输入,信息是产生差异的差异(a difference that makes a
difference)。这才是我们期望中合作者要达到的水平。
Edge鼓励那些能够在艺术、文学和科学中撷取文化素材,并以各自独有的方式将这些素材融于一体的人。我们处在一个大规模生产的文化环境当中,很多人都把自己束缚在二手的观念、思想与意见之中,甚至一些公认的文化权威也是如此。Edge由一些与众不同的人组成,他们会创造属于自己的真实,不接受虚假的或盗用的真实。Edge的社区由实干家而不是那些谈论和分析实干家的人组成。
Edge与17世纪早期的无形学院(Invisible College)十分相似。无形学院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前身,其成员包括物理学家罗伯特·玻意耳(Robert Boyle)、数学家约翰·沃利斯(John Wallis)、博物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等。这个学会的主旨就是通过实验调查获得知识。另一个灵感来自伯明翰月光社(The Lunar Society of Birmingham),一个新工业时代文化领袖的非正式俱乐部,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和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都是其成员。总之,Edge提供的是一次智识上的探险。
用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的话来说:Edge心态开放、自由散漫,并且博识有趣。它是一份好奇之中不加修饰的乐趣,是这个或生动或单调的世界的集体表达,它是一场持续的、令人兴奋的讨论。
约翰·布罗克曼
[目录]
总序
Edge年度问题
1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
复制基因之间的竞争
2 苏珊·布莱克莫尔(Susan
Blackmore)
自然选择的进化之路
3 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
生命是一组数字代码
4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冗余度压缩和模式识别
5 斯科特·阿特兰(Scott
Atran)
荒谬的力量
6 卡尔罗·罗威利(Carlo
Rovelli)
何以水落石出
7 维多利亚·斯托登(Victoria
Stodden)
事实,虚幻,与我们的概率性世界
8 丽贝卡·纽伯格·戈尔茨坦(Rebecca
Newberger Goldstein)
什么是美的阐释?
9 乔尔·戈尔德(Joel
Gold)
心灵暗物质
10 马丁·里斯(Martin
J.Rees)
雪花和多重宇宙
11 保罗·斯泰恩哈特(Paul Steinhardt)
晶体的优雅
12 艾伦·阿尔达(Alan Alda)
天地之大,万物生长,远非你的智慧所能想象
13 丘成桐(Shing-TungYau)
数学对象还是自然物体?
14 阿曼德·马里·勒卢瓦(Armand Marie Leroi)
普赖斯方程式
15 托马斯·梅青格尔(Thomas Metzinger)
简单的本质
16 肖恩·卡罗尔(Sean Carroll)
爱因斯坦理论阐明了为什么引力是万有的
17 乔纳森·戈特沙尔(Jonathan Gottschall)
论福莱-雷蒙德假设说
18 戴维·迈尔斯(David G.Myers)
群体极化
19 格尔德·吉仁泽(Gerd Gigerenzer)
无意识推论
20 李奥纳特·苏士侃 (Leonard Susskind)
熵永远不会衰减
21 詹姆斯·奥唐奈(James J.ODonnell)
托勒密的宇宙
22 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
论简单
23 安东·蔡林格(Anton Zeilinger)
爱因斯坦的光子学
24 杰瑞米·伯恩斯坦(Jeremy Bernstein)
见微知著
25 安德烈·林德(Andrei Linde)
为什么我们的世界是可以理解的?
26 乔治·戴森(George
Dyson)
阿尔文的宇宙
27 迈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
我们的宇宙曾如婴儿一般生长
28 吉诺·塞格雷(Gino Segrè)
开普勒之流和非存在问题
29 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
相克能否相生
30 萨特雅吉特·达斯(Satyajit Das)
无法实现的不精确性
31 哈伊姆·哈拉里(Haim Harari)
基础物质的下一个层级?
32 罗伯特·普罗文(Robert Provine)
观者之观
33 基思·德夫林(Keith Devlin)
语言与自然选择学说
34 理查德·泰勒(Richard H.Thaler)
承诺
35 珍妮弗·雅凯(Jennifer Jacquet)
以牙还牙
36 朱迪斯·哈里斯(Judith Rich Harris)
是非题:美即是真
37 克莱·舍基 (Clay Shirky)
文化是人类种群中关于认知与交流的沉淀
38 丹·斯珀伯(Dan
Sperber)
埃拉托色尼和模块化思维
39 雨果·梅西耶(Hugo Mercier)
元表征学阐释人类独特性
40 尼古拉斯·汉弗莱(Nicholas Humphrey)
即便空空如也,何以人类心智追求至雅解释?
41 维拉亚纳尔·拉马钱德兰(Vilayanur Ramachandran)
基因、屏状核和意识
42 大卫·伊格曼(David M.Eagleman)
重叠的解决方案
43 马扎林·贝纳基(Mahzarin Banaji)
我们的有限理性
44 罗伯特·萨波尔斯基(Robert Sapolsky)
群体智能
45 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
适应度景观
46 凯文·汉德(Kevin
P.Hand)
论海洋与机场安保
47 保罗·萨夫(Paul
Saffo)
大陆漂移之谜
48 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C.Dennett)
海龟迁徙的秘密
49 卡尔·齐默(Carl
Zimmer)
地球年龄之谜
50 戴维·巴斯(David
M.Buss)
性冲突理论
51 戴维·皮萨罗(David Pizarro)
历史统治的果实
52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
论个体的重要性
53 安德里安·克雷耶(Andrian Kreye)
主观环境
54 拉斐尔·鲍索(Raphael Bousso)
量子理论
55 埃里克·温斯坦(Eric R.Weinstein)
爱因斯坦的复仇: 新几何量子学
56 迪米特尔·萨塞洛夫(Dimitar D.Sasselov)
参照系
57 戴夫·维纳(Dave
Winer)
请问,几点了?
58 塔尼亚·伦布罗佐(Tania Lombrozo)
现实主义和其他形而上学的半个真理
59 海伦·费雪(Helen
Fisher)
表观遗传学:进化缺失的一环
60 塞利安·萨姆纳(Seirian Sumner)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帮助
61 海伦娜·克罗宁(Helena Cronin)
开端即理
62 保罗·布卢姆(Paul Bloom)
汤普森的发展论
63 约翰·麦克沃特(John Mcwhorter)
龙虾如何进化成了猫?
64 格雷戈里·科克伦(Gregory Cochran)
病从细菌来
65 克里斯蒂娜·芬恩(Christine Finn)
污秽与肮脏
66 郦安治(Andrew
Lih)
信息来自不确定性的分辨率
67 保罗·迈尔斯(P.Z.Myers)
万物如此,皆因其本
68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
涌现的想法
69 约翰·诺顿(John
Naughton)
鸟类群聚行为
70 巴里·史密斯(Barry C.Smith)
飞快柠檬
71 约翰·托比(John
Tooby)
水到渠成:熵与博大精深、同心致远
72 彼得·阿特金斯(Peter Atkins)
天地何以生万物
73 伊丽莎白·邓恩(Elizabeth Dunn)
缘何感受时间紧迫
74 丽莎·兰道尔 (Lisa Randall)
希格斯机制
75 巴特·卡斯科(Bart Kosko)
为何金色太阳永不落
76 查尔斯·希莫尼(Charles Simonyi)
博斯科维克的原子力理论
77 蒂莫·汉内(Timo
Hannay)
费曼的救生员
78 塞思·劳埃德(Seth Lloyd)
真实的空间旋转对称
79 格雷戈里·保罗(Gregory S.Paul)
鸟类是恐龙的直接后裔
80 布鲁斯·胡德(Bruce Hood)
因简单,而复杂
81 A.C.格雷林(A.C.Grayling)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82 乔恩·克莱因伯格(Jon Kleinberg)
鸽巢原理
83 查尔斯·塞费(Charles Seife)
重返鸽巢原理
84 布莱恩·伊诺(Brian Eno)
直觉的局限性
85 西蒙娜·舒纳尔(Simone Schnall)
心智通过具象化隐喻进行思考
86 本杰明·伯根(Benjamin K.Bergen)
隐喻在我心
87 马蒂·赫斯特(Marti Hearst)
程序为什么会出错
88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
牢笼模式
89 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A.Brooks)
摩尔定律
90 约翰·马瑟(John
C.Mather)
纷繁复杂的宇宙
91 斯科特·桑普森(Scott Sampson)
盖亚假说
92 劳伦斯·史密斯(Laurence C.Smith)
连续性方程式
93 蒂姆·奥莱利(Tim OReilly)
帕斯卡的赌注
94 阿巴斯·拉扎(S.Abbas Raza)
坚如磐石的进化策略
95 叶夫根尼·莫罗佐夫(Evgeny Morozov)
科林格里奇困境
96 恩斯特·波佩尔(Ernst Pppel)
信则有
97 布鲁斯·帕克(Bruce Parker)
本来如此?
98 帕特里克·贝特森(Patrick Bateson)
颠覆生物学
99 西蒙·巴伦-科恩(Simon Baron-Cohen)
指尖上的性别
100 匠白光(Alvy
Ray Smith)
为什么电影会移动?
101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Albert-László Barabási)
您喜欢配上蓝芝士吗?
102 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 (Nicholas A.Christakis)
童言稚语: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103 菲利普·坎贝尔(Philip Campbell)
瑰丽日出
104 斯图尔特·皮莫(Stuart Pimm)
大自然的法则
105 卡尔·萨巴格(Karl Sabbagh)
奥克洛金字塔
106 亚当·奥尔特(Adam Alter)
吉蒂·吉维斯案件与群体冷漠
107 杰拉尔德·斯莫尔伯格(Gerald Smallberg)
说谎的意识
108 道格拉斯·库普兰(Douglas Coupland)
一次机缘巧合,两次似曾相识
109 阿伦·安德森(Alun Anderson)
深度时空
110 李·斯莫林(Lee
Smolin)
惯性原理: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
111 埃里克·坎德尔(Eric R.Kandel)
基于科学的心理疗法:五步法
112 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
过渡性对象
113 伦道夫·尼斯(Randolph Nesse)
自然选择看似浅显易懂,实则博大精深
114 马塞尔·金斯波兰尼(Marcel Kinsbourne)
奇思妙想从何而来
115 迪伦·埃文斯(Dylan Evans)
货币的起源
116 道格拉斯·洛西科夫(Douglas Rushkoff)
模拟物的先行
117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
时间洞察力理论
118 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
发育时机阐释青春期的烦恼
119 史蒂芬·科斯林、罗宾·罗森堡(Stephen M.Kosslyn, Robin Rosenberg)
伊万·巴甫洛夫伟大发现的启示
120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Nassim Nicholas Taleb)
毒物兴奋效应是一种冗余
121 特伦斯·谢诺沃斯基(Terrence J.Sejnowski)
大自然远比人类更智慧
122 迈克尔·诺顿(Michael I.Norton)
无与伦比的随机性
123 劳伦斯·克劳斯(Lawrence M.Krauss)
电力与磁力的统一
124 尼尔·格申斐尔德(Neil Gershenfeld)
毛皮摩擦索线
125 埃里克·托普(Eric J.Topol)
眼见为实:从安慰剂到大脑中的电影
126 杰拉尔德·霍尔顿(Gerald Holton)
科学与文化的非连续性
127 罗伯特·库尔茨班(Robert Kurzban)
非预期效应的美丽法则
128 蒂莫西·威尔逊(Timothy D.Wilson)
我行故我在
129 塞缪尔·巴伦德斯(Samuel Barondes)
个性差异:机遇的重要性
130 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
生物电的起源
131 比阿特丽斯·戈洛姆(Beatrice Golomb)
代谢综合征:毒性环境里的细胞能量适应性
132 伊曼纽尔·德曼(Emanuel Derman)
死亡是终期清偿
133 戴维·盖勒特(David Gelernter)
可数的无穷数和心境
134 鲁迪·拉克(Rudy
Rucker)
逆幂律
135 塞缪尔·阿贝斯曼(Samuel Arbesman)
美洲豹的斑点从何而来
136 斯坦尼斯拉斯·德阿纳(Stanislas Dehaene)
供人类决策的通用算法
137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埃克顿公爵的僵局
138 凯文·凯利(Kevin
Kelly)
吾为星辰
139 乔治·丘奇(George
Church)
优雅=繁复
140 艾琳·佩珀伯格(Irene Pepperberg)
廷贝亨的提问
141 格洛丽亚·奥里吉(Gloria Origgi)
通用图灵机
142 理查德·福尔曼(Richard Foreman)
诗歌的问题
143 蒂莫西·泰勒(Timothy Taylor)
古希腊人为什么在黑色陶器上使用红绘风格
144 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
语言是一种自适应系统
145 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G.Carr)
中庸之道
146 迈克尔·舍默(Michael Shermer)
经验主义原理,抑或眼见为实